罗 瑞 明
2010年06月25日08:35 来源:《大众日报》
6月21日,羊城论坛就菜篮子工程进行热烈讨论。市质监局的有关人士直言:“安全是买回来的,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市民不能总希望食品价格越低越好。”此话一出即遭到强烈反驳。诸多市民认为,不能只让有钱人享受得起安全食品。(近日《信息时报》)
富人的身体健康重要,普通百姓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安全食品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质监局是食品安全的把关者,食品安全要靠市民多花钱买回来,显然有兜卖职责之嫌。
诚然,食品要保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要经过不少的程序,要付出不少的成本,但是作为政府食品监督部门,其运行成本、检验成本已经列入了财政预算范围;反过来说,已经由纳税人买了单,不存在另外收费,另外买单的问题。
作为质监说出此种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另有原因。如今食品虽说监管比以前严,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有害食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止,如:地沟油,豇豆事件等。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质监不到位。抽检是一项很庞大的工作,检测设备需要很大的投入。过去抽检要收费,检测部门有积极性,现在不让收费了,抽检的费用由自己承担。因而,食品监督为了省钱,抽检于是变成了“免检”,让一些有害食品进入了市场。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买到有害食品都异常气愤,都会进行举报投诉,可是一些质监部门开口是钱,闭口是质检费,有的质检费是购买食品的几倍、十几倍,如果花高价讨说法没有多少人能担当得起;久而久之,消费者只能是自认倒霉,该举报的不举报 ,更加助长了销售伪劣食品的气焰。由于抽检是免费的,且食品监督部门有好些个,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舍不得掏钱,纵然找上了门,也以种种理由推之门外——如此还有谁花费那么多心思维权。
“食品安全要靠市民多花钱买回来”,其实道出了有关部门的真话——有钱,食品安全就有保障;花不起钱,就难以保障。食品安全靠收钱来保障,这是什么逻辑?
退一步,即使食品质监要花钱,这个钱也应该有财政拨足拨够。作为食品监督部门应尽量把钱用在保护食品安全上,而不是一边享受财政拨钱,一边还伸手要钱,甚至借此创收。在食品监管上应该是人人平等,不论是谁的利益,都应给予维护,而不是有所选择,更不能让安全食品成了富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