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同志”淡出体现社会生活去政治化

2010-06-20 作者: 上传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0年06月06日

  北京市公交集团近日印发“规范文明用语”,“同志”这个曾经在公交服务用语中一统天下的称呼将淡出公交车厢,仅在对年长乘客的称呼中保留一席之地。今后司售人员称呼乘客时,对年长乘客统称“老师傅”、“老先生”、“老同志”;对年轻乘客统称“女士”、“先生”;对年少乘客统称“同学”、“学生”;对年幼乘客统称“小朋友”。(6月1日《北京晨报》)

  “同志”曾经是一个万金油式的称呼,男女老少、认识不认识的人之间均可称“同志”;“同志”曾经是一个非常亲切的称呼,一声“同志”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同志”也是一个政治色彩浓郁的称呼,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同志”指“为共同的理想、事业奋斗的人”,曾几何时,全国人民的理想是共同的,都在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同志”则是体现这种共同理想和事业的语言纽带。

  语言具有历史性,称呼更是如此。时移事易,“同志”这个称呼已经很难契合时代的节拍。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让人们不再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这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多样化,已经很难用“志同道合”来形容,要么志不同要么道不合,更不要说“为共同的理想、事业奋斗”了;另一方面,在坊间,“同志”被异化成同性恋的代名词,如同“小姐”被异化成性工作者的代名词,尽管我们不喜欢这样的异化,却对此无可奈何。

  于是,“同志”这个称呼淡出社会生活,便是势所必然、理所应当的,同时也是令人欣慰的。其令人欣慰之处在于,一方面,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每个人从个体需求出发,遵从自我的价值判断,确立自我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不再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所束缚,这是时代的进步而非退步。另一方面,“同志”这个政治色彩浓郁的称呼被弃用,甚至被异化,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政治过分介入社会生活的反感和叛逆,人们希望社会生活少一些政治意味,多一些人情色彩,少一些“大一统”的限制,多一些个性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同志”这个称呼被人们弃用,是社会生活“去政治化”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体现。

  无论是“女士”、“先生”还是“老师傅”、“小朋友”,这些称呼或可表明对方的年龄,或可表明对方的性别,而“同志”则是“大一统”的,不分男女老少的,在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前者显然比后者更让人乐于接受。公交车等公共服务窗口不能抱残守缺,理应因时而变,淘汰过时称呼,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当然,“同志”这个称呼虽然淡出了社会生活,却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政治生活中它仍然是一个主流称呼。只是希望,我们的官员彼此口头上称呼“同志”时,内心真的抱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