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小岗村的故事:改革第一村为何走向没落?

2010-06-10 作者: 上传人:

2010年06月08日 07:52

     在众多献礼改革开放和国庆60周年的图书中,《小岗村的故事》算是个异数吧。它不唱赞歌,不写辉煌,只是不卑不亢地把号称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描绘给大家看,一下便惊动众人。买《小岗村的故事》的人,估计都抱着一个看“真相”的心态———陈桂棣、春桃夫妇早前出版的《中国农民调查》,就曾以敢说敢写震动朝野,这一次他们拿出《小岗村的故事》,同样走的是揭示“真相”的路子,从成书思路到整个书的包装设计,都与《中国农民调查》一脉相承,堪称姊妹篇。《小岗村的故事》有点像电视节目《焦点访谈》的纸上版,又像是10年前流行的《绝对隐私》的社会版。

 

     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可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发现问题,把问题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这个看似轻松的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敢写灰色现实的人,真的需要极大的胆识和勇气。陈桂棣、春桃写完《中国农民调查》,家被砸了20次,他们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这对夫妇还敢写、还敢说,那真得要有一种相信事实、相信天理的执拗劲头。这一次也是。当年小岗村村民振臂一呼实行大包干一举成名,历史教科书里写到小岗村,总会写到: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可后来呢?小岗村发展得怎样?改革30年过去了,当年的急先锋,现在是否依旧走在前列?

     为了探清真相,两位作者乔装成农民走访小岗村。当年包干到户的18户,现在还有12人,他们每个人都要采访一次,仔细考察,抓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小岗村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可以说是悲壮的,而当年包干到户的带头人严宏昌,则仿佛是一名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式的英雄。不当领导了,他去帮村里拉赞助;赞助失败了,他自己单干;单干又失败了,他便继续想别的办法……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严宏昌这个人物的喜爱,很多“大实话”也都是从严宏昌嘴里说出来的。

     现在小岗村对外宣传引进来上亿的项目,3000亩土地与小岗村没关系了。土地被外资买走了,但又没有提供就业岗位,小岗村村民现在的身份变得很尴尬:作为农民,没了土地;作为工人,又没有岗位。等于是哑巴吃黄连。日前,小岗村村支书意外猝死,媒体去采访当年“大包干”领导人严宏昌,我们这才知道小岗村的村干部,从1993年到现在,一直都是空降而来的。严宏昌说:“上面来的干部,说走就走,对长远发展缺少规划,都喜欢临时性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缺少长远计划。”干部求政绩,可不就是要短期抓么。一语中的。这就是灰色的、复杂的、不那么让人愉快的现实。可人们总归要先面对它,然后才能想办法解决它。《小岗村的故事》正是把这个现实端到了人们面前,一瞬间,五味杂陈。

凤凰网历史频道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特补发《时代信报》2009年11月20日标题为《小岗村的故事》文章,以飨读者。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