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学期,汶川第一小学五年级漂亮的羌族女学生张琪琪和她的同学们,差不多每天都要开心地跳一段优美的锅庄,唱一遍甜美的校歌——《放飞梦想的地方》。曾经的创痛和忧伤,随着东去的春水,渐行渐远。“简直是五星级!”对于校长王宏来说,无论是硬件上,还是精气神上,矗立于原威州中学旧址、由广州星河湾集团出资近7000万元捐建的汶川一小,似乎尚是梦里的景象。羌笛杨柳又春风。穗威大桥长虹卧波,西羌古街笼灯高挂,锅庄广场舞影翩跹,阳光家园笑语欢声,自来水厂清流奔涌,大禹铜像先祖灵光......不到实地,谁会相信,才经过广州援建人员19个月的苦战加巧干,汶川县城威州仿佛凤凰涅(般+木),实现了村村通道路、家家有房住、孩子有书读、生病有医冶、人人喝上干净水,一夜之间从“站立的废墟”神话般崛起为“现代羌城”。(如图1、2、3)“你们是用心在建设!”去年国庆前夕,温家宝总理视察汶川灾区时给予援建者高度评价。前往汶川参观的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也惊叹于援建者们在废墟上创造出来的奇迹:“用国际上任何标准来衡量,这里的建设都是最快最好!”
要形象 更要质量
“搬房迎新春铭记党恩,重建不忘本感谢广州”。2009年12月3日早上9点,汶川县城威州镇最大安置小区——阳光家园一期彩旗飘飘,羊皮鼓咚咚劲响。600多户即将喜迁新居受灾居民选出的代表,边笑边抹眼泪,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大震过后,援建第一。党中央把援建任务最重的汶川县交给了广东省,广州市则勇敢地承担起威州镇及所属12条村的建设重任,援建任务达28亿元、77个项目,占广东省援建汶川资金总量的34.1%。鉴于难度大、影响也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特别强调:“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主要看汶川,汶川的灾后重建工作主要看威州”。
为此,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郑重承诺:“不辱首善、奉献大爱,争当对口援建工作排头兵”;“要把汶川县城建设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样板,向广大灾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决不留下一句骂名。”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也强调要“像建设自己的家园一样建设威州”。
重建威州,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关乎广州改革开放形象的工程。但低调务实的广州人更重视项目的质量,更重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据广州对口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李俊夫介绍,威州地处龙门山地震带,围绕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人的破坏、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广州援建工作最关注地问题之一。首先是合理布局,通过新建两座桥梁,拉开城市布局,拓展城市空间;其次是着重开展技术创新,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等担任技术顾问,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隔震抗震技术,让援建项目全部达到九度设防的标准,其中,汶川二小主体建筑采用“隔震支座”和“过道板”防震技术,汶川第一幼儿园采用特制隔震垫的复合隔震技术。此外,所有建筑还采用了外墙保温材料、太阳能技术等,以达到环保、节能和冬暖夏凉的效果。再就是修建3个避灾广场,满足老百姓紧急避险的需求。
在重建过程中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注意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形成威州自己的城市特色。在进入威州的213国道路口,一个雕像巍然耸立,只见大禹头戴笠帽,手执耒锸,劳身焦思,过家门而不入,实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毅不屈、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之形象。类似历史线条和人文资源的再造还有红军桥、西羌文化街、记忆?希望广场、汶川博物馆等。其它公共空间的文化元素,亦大量融入羌建筑文化的神韵,让民族文化通过灾后重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避免威州落入“千城一面”的窠臼。对此,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感慨不已,连连表示“设计很漂亮,很实用!感谢广州援建,感谢广东人民!”
截止3月31日,广州承担的28亿元援建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创造了科学重建的“广州模式”和援建工作的奇迹:新建和维修加固城镇住房8000多套,占汶川县的90%;完成城镇拆迁近60万平方米,占全县的80%;汶川一小获“天府杯(金奖)”,县人民医院等6个工程被评为结构优质奖,还有多个工程正在申报国家、省工程质量奖。
威州镇镇长孙波自豪地告诉记者,镇政府不久前专门就广州对口援建威州组织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满意度达到97%以上。
重眼前 更重可持续
“输血”的同时注重“造血”, 留下“鱼”的同时留下 “渔”, 重建家园的同时为灾区百姓创造致富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也成为广州援建人员经常考虑的问题。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威州视察时谆谆告诫全体援建人员:“要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更要注重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
可不,一般的人到了威州后,看到漫山遍野的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顶多是捎上几斤解解谗,但精明的广州人想得最多的却是“把它们送到广州人的果篮里或餐桌上去”。
25岁的陈武平所在的万村是个典型的沙窝子,每天一到下午就沙尘滚滚。广州援建的第一个项目——占地35亩的威州市场就在他家的旁边, 2009年4月30日正式开业,其中24亩是农副产品市场。援建人员专门从广州引入亚洲最大果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进场管理,采取“农户+市场+采购商”的专业化市场经营模式,试图将汶川乃至理县、茂县、马尔康及周边地区农民生产的农畜产品集中起来,销往成都乃至全国。种了150多株苹果、200余棵樱桃的陈武平家里从此总算有了一个交易平台,而以前,都是用竹篓把苹果和樱桃从山上背到市区卖,或者是几家人合租一台车拉到成都去。不久,江南果蔬又投资880万元援建了一座储存量达1000吨的冷库,借此建立起养殖、屠宰、冷藏的产业链,使威州市场迅速从传统的“菜市场”脱胎换骨为现代化专业市场。
除了农贸市场外,威州市场还包括一个建材市场,由著名的广东天健装饰城来打理。交通不便使得震后四川建材货品奇缺,价格一路攀升。有了建材市场,就可以调控价格,确保建材供应稳定。
为帮助灾区劳动力就业,市场还录用了不少当地农民,陈武平就是其中一员,一个月工资有2100多元,以前得一年才能赚到。昔日的“沙窝子”正在慢慢变成“金窝子”。广州市旅游局局长朱力则对“旅游造血”充满期待。地震前,四川游大多集中在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区,伴随着援建工作的推进,将汶川从四川游的可选旅游点变成必游景点,从旅游中转地转型为旅游目的地之一,带动当地经济产业有序恢复,成为当务之急。
广州还紧紧抓住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的有利时机,引导广州企业到汶川县位于金堂县淮口镇的工业“飞地”——“广东汶川工业园”投资创业对此,首期已有广州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于4月1日率先入园。
汶川县长张通荣十分欣慰:汶川是个小山区县,广州是个大市场,汶川和广州的联合,就像一个人从峡谷走到了平原,给人无限希翼。
威州镇党委书记王宇也深有同感:“震后威州的发展至少前移30年。”
讲责任 更讲血肉深情
“我从羊城来,带着爱和希望,为这里的明天付出所有的力量;我走进西羌,怀着梦和理想,岷江哺育的土地,也是我的家乡;流淌的汗水,充满爱和忠诚,连接着你和我的深情;雪山也不能阻挡木棉花,用那温暖的阳光,去把未来照亮;啊,羊角花在羌山遥望雄鹰的飞翔,云朵里升起的希望,就是我的梦想。”
这是一首歌名叫《奉献》的广州援建之歌,歌中每一个音符都流露出广州人对威州、对汶川的血肉深情。
援建团队25名干部,25人的队伍要完成28亿的工作量,人均1亿多元的投资任务,压力可想而知,“白加黑”(白天加黑夜)“五加二”(五个工作日加双休日)便是他们那些生活、工作的真实表述。
规划组副组长廖文瀚带领工程师余以文、胡劲松常驻威州。作为专责小组之一,“锵锵三人行”尽管人数最少,工作任务却一点儿不见少。辅助、协调的不说,光是由他们牵头负责的事项就有县城地形测绘、县城总体规划、用地选址、规划报建、方案评审等七大类。人少事多,经常要加班到深夜,饿了就只能泡方便面充饥。
经济组的郭伟光赴川时临近退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长期卧病在床的岳母,临行前对岳母说自己要出一趟差,不久就能回来。过了些日子,他果真回来了,但岳母已经与世长辞。他回到家也只待了3天,料理完后事便匆匆赶回灾区。为了尽快恢复灾区经济,郭伟光沿着随时有滑坡危险的都汶公路,带着有关人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四处调研威州城乡的经济情况,结果短短数月,头上陡添了许多白发,体重下降了近10公斤。
不辱使命、奉献大爱的除了指挥部干部,还有来自广州的普通援建人员近万人。顺着大爱,一幢幢新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蜿蜒绵长,一片片新广场绿树茵茵,一个个新社区生气盎然,一所所新学校岿然屹立,一座座新医院焕然一新……一座秀美、安全、特色、现代的西部羌城和阳光谷城崛起在地震灾后的废墟之上。
3月31日下午,在广州对口支援威州灾后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移交大会上,一枚特殊的钥匙从广州市党政一把手郑重地交到了威州镇党政一把手的手上,象征着中央提出“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已提前实现,但刚刚兼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不久的朱小丹当场表示,这绝非替对口援建画上句号。下一步,广州还将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继续加强对威州的帮扶援助。特别是要认真实施《广州支援威州后援建计划》,重点加强对灾区人员培训,既移交项目,又移交技术和管理,帮助威州管理好现有设施和项目,确保城市有序高效运行。同时,充分利用广州的市场和产业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产业帮扶,推动威州加快发展。
因为大爱,威州有了重生的力量;因为奉献,威州有了腾飞的翅膀。羊城深情羌城铭记,震后威州更加美丽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