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民工荒:民工被城市惨痛掠夺后的结果

2010-03-01 作者: 上传人:

作者:转载文章

摘要: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这是用工制度的一个不合理现象,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民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是摆在用人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毕竟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2月21日 《武汉晚报》)

    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民工荒的出现,与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和经济回暖速度的出人意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用工荒”的出现,除了这些现实原因之外,与“民工”这个概念固有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也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民工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制度性歧视,导致民工在权利、地位、薪酬等多个方面都享受不平等的待遇。所谓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位,很大程度上都与民工分不开。如果说过去三十年“劳动力红利”是中国制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话,民工则是“劳动力红利”的主要创造者。

    但是,经济发展不能总靠廉价劳动力的推动,包括民工在内的廉价劳动力也不能无休止地提供廉价劳动。当只知道依靠时间、体力、节俭等赚取少量报酬,却承担太多劳动责任的第一代民工因为年龄、身体等方面原因,逐步离开城市,回到他们的家乡,不能继续提供廉价劳动的情况下,新的一代民工开始吸取父辈的教训,逐步认识到了权利、地位的重要性,于是,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那就是“民工荒”。

    相对于“民工潮”而言,“民工荒”不仅预示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预示着新一代民工觉悟的提高、权利意识的增强,是一种真正的进步。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民工荒”的背后,新一代民工不仅在经济待遇上有了比他们的父辈更高的要求,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权利意识、人格尊重等方面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再象他们的父辈那样,为了可怜的工资“卖”身于某个地区、某个企业、某个业主,也不会象他们的父辈那样,权利受到侵犯时,为了保住可怜的工作而忍辱负重,而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还会充分利用人口流动门槛不断放宽的机会,寻求经济待遇更高、受到人格尊重更多的地区、行业、企业去劳动、去挣钱。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地区、行业、企业就出现了“民工荒”、“用工荒”。即便是在去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也没有出现“民工潮”时代的“民工慌”,而是在很多企业纷纷裁人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新的劳动岗位。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民工潮”、“民工慌”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而“民工荒”的现象则会越来越严重。

    有人认为,只要提高工资水平就能解决“民工荒”的问题,笔者不以为然。提高工资待遇,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工荒”的矛盾,但是,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新一代民工决不会完全被工资待遇所绑架,在对工资待遇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合法权益、人格尊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也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广大民工的意识中去,同工同酬、同城同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就给政府和用人单位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看待民工的问题。如果继续按照目前对待民工的态度和做法,那么,“民工荒”将成为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民工荒”不是民工制造出来的,而是制度制造出来的。制度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就目前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制度上赋予民工平等的权利、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尊重,实行同工同酬、同城同位,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户籍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的完善,医疗制度的普及等,让民工享受与城市人同样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就业等,只有这样,民工们才不会心里发慌,企业才不会用人发荒。

    “民工荒”是第一代民工用鲜血、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这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开始慢慢离我们远去,权利时代已经开始到来,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

文章来源:中国网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