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当新学期伊始,很多学校都会在“开学第一课”进行安全教育,不知道这种活动有没有出现在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的校园。12月7日晚,这所私立学校发生学生踩踏事件,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多人受伤。据称因下雨,52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从离宿舍较近的一号楼梯下楼,但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将楼梯口堵住,导致事故发生。
校园本应是社会最安全的地方,是孩子快乐无忧的乌托邦,可它为何总是逃不出死亡的阴影呢?现在,8个死去的花季少年,再一次拷问我们,该如何才能避免下一出惨剧发生?
“教学楼里的矿难”一再重演
“校园踩踏事件”,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组——
2005年10月25日,四川某小学停电,因一名学生说“见到鬼了”,上晚自习的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10人死亡、多人受伤;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某中学因学生系鞋带,引发一起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件,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马龙县一小学发生踩踏事件,导致17名小学生受伤;
就在上个月,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数十名学生受伤……
这样一起发生在校园的安全悲剧让人倍感寒意,套用评论人熊培云“屋顶上的矿难”的比喻,频发的校园踩踏事件或许可称之为“教学楼里的矿难”。说它是“矿难”,不仅是因为它和矿难一样顷刻间就能导致惨痛伤亡,更在于它还有着完全“矿难式”的发生规律和路径——相似的情节、雷同的事故过程,一再宿命般地重演。(11月9日《东方早报》)
“硬件”和“软件”都有问题
校园踩踏事故频发,归根结底是“硬件”和“软件”都存在严重问题所致。尽管育才中学踩踏事故的原因尚在调查之中,除了“几个调皮男生堵住楼梯口”这一解释,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追问、反思。
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到2002年全国发生的24起中小学生拥挤踩踏事故中,有20起都发生在楼梯间。(12月8日《扬子晚报》)而央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育才中学一米多宽的楼道内,竟没有普通照明灯光。可见,在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上,该校的“硬件”方面很有问题。
另一方面,正如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说,学校“软件”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教育部曾于2005年底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演练应急。我们不禁要追问,育才中学是否具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假如有制度却未能阻止悲剧发生,便是失于检查和监督;假如没有制度,那问题就更大了。《新京报》的评论还指出,该校从下晚自习到熄灯就寝仅有20分钟,如此紧张的时间安排,显然更加大了安全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追问屡禁不止的晚自习制度。《华商报》的评论就认为,事故发生在晚上9:30即晚自习放学后,与其说学生是死于踩踏事故,还不如说是死于晚自习。可以设想,如果这几千名学生不必都参加晚自习,悲剧也许可以避免。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强迫组织学生上晚自习。湘乡育才中学这所初级中学的课程安排,算不算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