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参考
曾荫权称自己儿子也是“无房户” 香港人的“蜗居”生活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你看过《蜗居》么?”最近一段日子,内地热播电视剧《蜗居》在香港社会也引起热烈讨论。剧中内地“房奴”的故事,其实在香港一直都在上演着,该剧遂引起许多香港年轻“房奴”的共鸣。
中产白领都供不起房
今年10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时,接连有多位市民来电大吐苦水,抱怨楼价太贵。其中,本身是医生的中产人士严小姐,也慨叹无钱买房及供房,要求曾荫权出手为楼市降温。
严小姐说,她在香港金融中心地带中环区工作,原本与作律师的男友打算下半年结婚,怎料二人收入加起来,也无法负担港岛区楼价,现在只好打消置业的主意。她慨叹说:“香港的房价这么高,连我们这些中产白领也供不起!”
严小姐这番话,引起很多香港人的共鸣,网友在论坛网站发帖,也有市民投书到报章,叹香港人买楼置业越来越艰难。事实上,像严小姐这类中产“无壳一族”,在香港并不罕见。
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管理层的林先生,家庭收入每月逾6万港元。但由于楼价高,林先生与妻子、一对年幼子女和佣人5人,一直只能租住港岛北角区一个65平方米的小单元房,是典型的“蜗居”一族。
林先生说,今年初楼价下跌时,他已看中心仪的房子,但想买时,却因外围经济环境不稳,在银行借不到七成按揭,最多五成,结果告吹。现在楼市火爆,他已入市无门。“虽然我不是完全负担不起,但没有理由将全部工资做赌注,一旦日后加息便会供得很辛苦。”
这位中产爸爸宁愿租住北角旧楼,也不会往偏远的新界地区买房,因为一对子女在港岛上学,他也在港岛上班,只有居住港岛,才能争取多一点家人相聚的时间。但他说,如果楼价高居不下,最终惟有考虑新界将军澳那些方便来往港岛、价格又相对便宜的楼盘。
大学毕业13年才攒够首付
今年年初以来,香港由于豪宅市场畅旺,连带中小型楼盘价格也有所上升。中产阶级都买不起房,更别提那些刚刚毕业、收入不高的年轻人了。
数据显示,在香港要买入一套200万港元的房子,如果以七成按揭计算,需要60万港元作首付。假设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1万港元(香港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为6000~12000港元),每月储蓄4000港元,那他得花13年时间攒够首付,之后还有楼价的七成需要供款。倘若需要偿还学费,储蓄的时间便拉得更长,莫说花在装修上的费用,单是首付便已令人却步。因此,对于许多香港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买房结婚可谓遥不可及。
年轻的会计师沈继思是一个典型例子。沈继思多年前大学毕业时,曾定下多个人生目标,设下时间表,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其中之一便是置业,但该计划至今仍未完成。沈继思说,他现在与家人同住的,是港岛东一所约65平方米的房子,“乍看来,我好像出身小康,居住地区交通便利,不用为置业而烦恼。没错,与家人同住市区的我,的确买房不是太迫切,但不迫切不代表不需要。”
在沈继思家附近,同一屋苑的小户型,现在大概叫价300万港元。七成按揭,加简单装修,一下就要拿出超过100万港元。沈继思慨叹:“我一面存钱,楼价一面升高,两者距离愈拉愈远,置业越来越渺茫了。”
曾荫权:买房要量力而行
面对置业苦恼,有地产界专家建议人们应量力而行。现年60岁的何雨盈曾在地产界工作几十年,他告诫年轻人,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应能放下身段,即使买一所旧屋自住,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何雨盈认为,“年轻时要尽量把日常生活费降到最低,多吃苦”,这样攒下的钱积少成多,加之合理投资,将来才能办大事。
身为香港最高领导人的曾荫权,也呼吁港人买房时不要有太多要求,包括毋须刻意选择市区地段。曾荫权还特别提醒初次置业的人士,应考虑面积较小或较偏远的房子,量力而为。
曾荫权又以自身经验为例,透露自己当年结婚后都是租房,等到30多岁才置业,而他的一个儿子至今仍是“无房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