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自担任共和国总理以来,每到教师节,温家宝都要抽出时间看望教师和学生。今年秋季新学期伊始,第25个教师节又即将到来。几天前,温总理在安排一周工作时,专门留出一天时间到一所中学听课,并和教师们座谈。他要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是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间休息时,温家宝和同学们交谈。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王甘武 作者文集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第25个教师节前夕,来到北京一所中学调研时指出:“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尊师重教,古已有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这些古人提出的教育名言,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的理解和重视。时至今日,环绕在教育头顶上的光环闪耀依旧,萦绕在教师耳畔的赞誉动听依然,但有关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未能达标,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落实提高教师待遇的不尽如人意等现实问题提醒我们,在总结教育事业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因其工作对象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希望而极具特殊性。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一个好教师在操守方面必须是一个正确对待名利和得失的君子。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真诚付出不求名利,既是师德影响人、塑造人的魅力之源,也是教师赢得尊敬的社会之基。
从国家和制度方面来说,高度评价教育和教师工作反映了执政者的认识,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这种认识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待遇体现,更需要扎扎实实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和实现。
一段时间以来,为什么大学里师范院校成为很多考生迫不得已的第二、第三选择?为什么从事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队伍不稳、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教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还时有发生?为什么教师调工资在有的地方被戏称为“空调”?种种疑问,暴露出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指明了深化教育改革攻坚克难的着力点。
强化财政支出的预决算管理,力争落实“教育投入占GDP的4%”目标,进一步向薄弱的基层和基础教育倾斜;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证其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覆盖面,为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性,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这些围绕着物质利益和权利行使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恰恰是从待遇和地位出发,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的务实之举。
有精神鼓励,也有物质保障;有奉献付出,更有利益回报。把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操守教育和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并更加注重后者;把强调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与保障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并更加注重后者,总理提出的“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的目标就能早日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