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尽管天气炎热,每名官兵都是浑身大汗,但刚从训练场上下来的每名俄军官兵都按要求穿着防弹衣 李宣良摄
刚刚从训练场上下来的俄军官兵排队前往浴室冲凉 李宣良摄
“战斗比训练容易”
本报记者探访参加“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俄军野营村时,恰好看到刚刚结束训练的俄方士兵归营。这些年轻的俄罗斯士兵所穿着的暗绿色基调迷彩服,与著名反法西斯战争电影《星星》里面那些英勇善战的侦察兵所穿的迷彩服非常相似。只不过,每个俄罗斯士兵身上的衣服都浸透着汗水。
看着这些归营的士兵很快就列队去冲澡,俄军中士切尔内什对记者说:“中国朋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生活条件,野营村里有浴室、国际互联网络室、活动室等,我们非常感谢中国军人。”但是,他话锋随即一转,“条件虽然优越,作为军人却需要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作战。”
据俄军参演部队摩步营副营长库基科夫大尉介绍,此次演习期间,俄罗斯士兵每天都要从上午10时一直训练到下午3时左右才能吃午饭。切尔内什则说,由于所担负的任务不同,俄罗斯士兵在国内的训练强度比在这里要大得多。
这时,俄陆军总司令新闻事务助理伊格尔·科洛什科夫插话,引用了一句俄军“流行语”,俄方年轻的翻译官用不甚流畅的汉语说:“俄军认为,训练不容易,战斗很容易。”闻听此言,记者立即想到中国军队也有相似的理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崇尚强调突击的苏沃洛夫
采访期间,俄方军官递给记者一份俄文报纸。翻译介绍说,这是分发到俄军参演部队每个分队的俄罗斯远东军区机关报《苏沃洛夫突击》的联演特刊。记者看到的是该报第4期特刊,其头版头条大标题是《中俄两军友谊和信任的秘诀》,而中俄军人在野营村开营仪式上热情握手以及两军参演部队肃然列队的大照片,几乎占满了整个版面。
《苏沃洛夫突击》的编辑布拉季米尔少校告诉记者,这份报纸之所以以“苏沃洛夫”命名,是因为俄罗斯军人非常崇拜这位“常胜将军”。在18世纪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中,苏沃洛夫指挥部下多次赢得胜利,捍卫了国家利益,深受俄罗斯人爱戴。苏沃洛夫所撰写的《制胜的科学》一书,不仅是俄罗斯军官和士兵的必读书,也是至今仍流传甚广的世界军事名著。“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苏沃洛夫的这一名言,与“铁棍横扫,无招可挡;若要抵抗,铁棍加粗”一样,都极具俄罗斯民族性格。
端详着这份打印而成的单张战地小报,记者发现在第二版上还刊登了一幅中方参演部队野战医疗队救治俄军病号的照片,相关文字则在“俄中两军加强交流切磋野战卫勤技术”的主题下表达了对中国军医的感谢之意。找到负责联演卫勤保障任务的208医院野战医疗队了解情况时,记者却意外地听说了这样一个细节——俄军参演部队一名士兵因中暑发烧被送进了中方野战医院,医生要他多休息几天,他却表示,只要当天晚上烧退了,第二天上午还要参加训练。这再一次令记者感受到俄罗斯军人强烈的战斗意志。
重视与中国军人合作
库基科夫大尉介绍说,他所在的摩步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组建的,曾因作战英勇获得过“库图佐夫二级勋章”,此外还拥有很多其他的荣誉。在俄罗斯国内,他们这个营主要担负边防任务。而在此次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其任务是同中国军队协同打击恐怖主义,抓捕恐怖分子,维护地区和平。
据了解,库基科夫所在营来中国参演之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对性训练。俄陆军总司令新闻事务助理伊格尔·科洛什科夫说,我们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和中国同行进行交流,所以俄军参演部队在双方合练后还要抓紧时间进行分练,以尽快提高与中国军人的配合默契程度。
当记者询问俄方参演部队官兵对中俄两军士兵的协同有何印象时,库基科夫说,俄罗斯军人与中国军人合作得很好,双方是一对好搭档。两军在“和平使命—2005”与“和平使命—2007”联演中都进行过良好的合作,双方的协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通过这几天的合作与交流,我感到,俄罗斯军队和中国军队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切尔内什中士则说:“虽然在此后的演习中双方还会面临一些困难,但俄罗斯士兵与中国士兵在一起,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