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时说,解决完住房问题,且年收入有20万元,就可以被看做中国的中产阶级。(中国经济网 3月1日) 什么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本身是一个概念很模糊的词,它是指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的那一群人。在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是主流,在我国,“中产阶级”还是个稀罕词。因为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导致中产阶级很难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何况,在当前的我国,以“有住房+年薪20万”来作为判定中产阶级的标准合适吗?有什么现实依据吗? 首先,“有住房”的意思便值得推敲。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房价因城市和地区差异而极为悬殊,那么这个“有住房”的标准如何界定呢?在北京或者上海有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和在西部二线、三线城市乃至农村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价值等同吗? 其次,“年薪20万”也有不少可供玩味的地方。因为收入有稳定收入和不稳定收入之分。对于一少部分上班族而言,年薪20万或许算是稳定收入,但对于一些商人来说,由于有市场风险,有的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就当前我国工薪族的整体工资水平而言,年薪20万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 最后,“有住房+年薪20万”这样的中产阶级在我国能有多少?有网友曾算了一笔账:如果有一亿人是所谓中产收入,年工资就是二十万亿元。而据统计,我国2012年的GDP才519322亿元。那么请问,在拥有14亿人口的我国,又有多少人符合中产阶级的标准呢?即便将GDP收入全部算成工资,也不过只有2亿多人而已,如此比例还有在中国宣扬中产阶级的意义吗? 温家宝总理有句名言:“任何很大的数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任何很小的数乘13亿都会变得很大。”所以,在笔者看来,与其去人为的划分等级,搞出个什么“中产阶级”的标准,还不如想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民生和环保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因为,只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改善人民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那时再来提所谓的中产阶级,无疑要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