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好莱坞著名的哥伦比亚制片公司,日本三菱房地产公司买下美国纽约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80%的产权。这两笔交易随即在一些美国人中引发关于“日本威胁”的不安和担忧。
将近20年后,日本依靠软实力的低调崛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日本正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融入国际社会。尽管日本政局不稳,国内经济陷入衰退,但日本在多条线路施展魅力攻势,国际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国际形象排第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做了一项关于各国全球形象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正面国际形象方面,日本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德国,美国位居第七名。
“软实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日本前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竹中平藏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如果我们在政治上拥有正确的领导力量,这一实力还将变得更强大。”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概念,论及各国“借助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达到目的”的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宪法限制国家发展军事力量,政府继而开始以增强软实力方式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试图借助经济、文化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手段在全球施展魅力攻势。
经济手段“救世界”
从债务危机中重新崛起的日本银行财大气粗。
日本中央银行10月决定向深陷金融危机的冰岛等国提供援助。日本政府表示愿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000亿美元贷款。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10月以90亿美元入股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公司9月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的业务。另外,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也与欧美银行和投资机构有类似交易。
日本并非只是在到处撒钱。“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日本金融体系受的影响最小,”日本国会议员田村太郎说,“我们有机会帮助拯救整个世界,同时向世界传达一种社会责任感。”
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日本金融机构鲜有涉及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金融衍生品业务,受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波及程度较小。欧美资本市场信贷紧缩时,日本仍有充裕资金可动用,包括将近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1.5万亿美元公共养老基金和15万亿美元个人金融资产。
日本金融业20世纪90年代遭遇危机,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专业金融人士对清理银行呆、坏账经验丰富。曾经担任金融担当大臣和厚生劳动大臣的自民党成员柳泽伯夫说,日本打算组织金融专业人士向欧美国家提供援助,帮助清理不良资产以及重整债务等工作。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购买力不足,日本企业开始海外扩张,以保持利润增长。Recof数据公司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前10个月,日本企业海外收购金额增加4倍,合计大约670亿美元。按照这一趋势增长,日本今年将创下年度海外收购的最高纪录。
多个领域成典范
与此同时,日本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效仿的榜样。
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而言,日本是从贫穷战败国迅速转型为尖端技术创新国的成功范例。这些国家正在研究,日本在实现这一转型的同时,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特征。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小仓和夫说:“日本现代历史是在不抛弃文化认同和传统的前提下实现高度经济发展和民主繁荣。”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的年轻人阿里曼西亚尔说:“日本意味着真正的上等货,印度尼西亚人把日本视为榜样,他们想知道日本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变成令人惊异的国家。”
环境保护是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诞生之国珍视的价值观。不少国家正向这个环保思想蔚然成风的国家寻求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
“日本企业界领袖深知气候变暖是重要问题,因此非常关注能源效率,”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特别顾问本乡隆说:“我们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享受美好生活,但我们会以可持续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推广日语增影响
在北苏门答腊大学教授日语的阿里曼西亚尔说,这所大学的日语课程发展迅速,学生人数达500人。日语专业学生喜欢日本汽车、日本电子产品和日本动漫。
与“泡沫经济”时代相比,外国人今天学习日语的兴趣更为浓厚。日本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日本以外,全球大约300万人学习日语,这一数字是1990年的3倍。
“以前,外国人学日语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找工作,”东京丸红研究院顾问杉浦勉说:“但他们如今学日语是因为对日本文化感兴趣。”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日语教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每年邀请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名外国教师赴日本参加免费培训课程。阿里曼西亚尔正在接受这一培训。日本基金会计划在2010年前在海外建立100个日语中心。
日本试图通过推广日语,引发其他国家民众对日本事物产生兴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软实力大国》作者渡边康说:“日本正在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输出文化有特色
如果问日语专业的外国学生有什么愿望,他们可能想要由一对可爱的卡通猫给自己上课,那就是Hello Kitty和机器猫多啦A梦。
今年5月,Hello Kitty成为日本旅游大使,机器猫多啦A梦3月成为日本首个卡通使者。美国《时代》周刊11月20日报道,Hello Kitty和多啦A梦的新身份显示,日本海外影响与日本流行文化关系密切。
Hello Kitty并非土生土长的日本猫,她的姓不是铃木、也不是佐藤,而是怀特,它的父母是乔治和玛丽。然而,这只小猫却成为日本最成功的出口产品,成为一个开放日本的恰当象征。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现年68岁,有着“国际化”的个人经历,这在日本政客中比较少见。麻生曾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在塞拉利昂和巴西经营过家族采矿生意。
麻生自称是动漫迷,呼吁日本实行“漫画外交”。2007年,时任外相的麻生发起一个面向外国作者的国际动漫奖。
外援传播价值观
作为日本海外援助的积极倡导者,麻生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是“输出日本文化的体面途径,也是传播日本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援助国。过去10年,日本海外援助预算急剧下降,现在仅是第五大援助国。
日本外务省今年8月要求2009年增加对外援助预算13.6%。麻生10月签署45亿美元对印度的贷款,创下对印援助的最高纪录。此前5个月,日本许诺在2012年前把对非洲的援助资金翻一番。另外,日本还在非洲大陆新建了3个使馆。
当然,对外援助并非无私,日本企业能够从对外援助的大批合同订单中获得利润。但对外援助并非只为了帮助日本企业获得丰厚利润,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迫切希望在世界传播自己的理念。
前联合国难民事务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负责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工作。这家机构今年大规模改组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双边发展机构,拥有100亿美元运作基金。现年81岁的绪方不厌其烦地宣传日本在海外所从事的援助事业,“日本并不是要到处吹嘘自己做了些什么,”绪方说:“但我们的沉默和谦卑让全世界人民不知道我们所作的努力。”
增加影响靠民众
成长在全球化时代的日本人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交往、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是日本的责任。
《软实力大国》作者渡边说:“日本民众中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60年前我们在其他国家帮助下重建,所以我们现在也应该做同样高尚的事情。”
2004年,将近8.3万名日本人去国外大学留学,这一数字是1990年的3倍。为联合国工作的日本专业人员7年前不足500人,如今已有将近700人。
日本留学生青年大西健介1996年创办非政府组织“日本和平之风”,现如今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
大西说:“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海外援助和通过外援向世界传播日本价值观是我们的职责。”
在这些观念的鼓动下,参加日本青年海外协力协会的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这一组织自1965年以来已经向70多个国家派出超过3万名志愿者。如今,这群志愿者的主力军是女性或者退休后重新寻找生活价值的老年人。他们参加的海外工作也特别“日本”:种植耐寒大米品种,参加环境培训项目或者教授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等。
日本人走出国门的同时,也热切想要了解世界。现年41岁的大西回忆说,他曾与东京两家顶尖大学签约担任客座讲师,却担心不会有人来听他讲述世界遥远角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他的课总是人满为患,不少兴趣浓厚的学生因为没有座位不得不全程站着听课。(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