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07日 19:38:39 来源:新华网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1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做客新华网,就当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王一鸣:"经济基本态势总体是好的"这一结论能够成立 主持人: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普遍减速的情况下,网民非常关注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前景,请问您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如何? 王一鸣: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如果说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是好的。首先,从全球视野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处在衰退边缘的情况下,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9.9%,不能说基本态势不好。 第二,从纵向比较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9.8%,今年前三季度9.9%的增长率仍略高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也不能说不好。 第三,从国内外环境看,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长绩效,尤为不平凡。今年,中国不仅遇到了美国金融危机蔓延扩散和全球经济减速的巨大压力,也遇到了国内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到5·12地震灾害的巨大挑战,在内外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保持9.9%的增长速度,能够说不好吗? 归结起来说,今年中国虽然遇到了这么多困难,全球经济减速,外需急剧收缩,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有国内出现经济的周期性回调,在各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经济基本面没有因为这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说经济基本态势是好的,这个结论是能够成立的。 王一鸣:CPI还有回落的空间 主持人:现在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国际经济现在步入了寒冬阶段。这个时候说我们中国的经济面没有改变?为什么这么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一鸣:讨论经济基本面,从宏观经济视角看,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指标无非是四个方面: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国际收支。 第一,增长率。刚才已经讨论了,经济增速尽管在回落,但依然保持在一个高位。一季度是10.6%,二季度是10.1%,三季度是9%,可以看出,经济增速虽然呈现回落趋势,但是总体上还是在一个高位上,都在9%以上。即便四季度增长速度低于9%,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也会在9.5%以上,这一点是有把握的。从增长率看,这个速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减速、主要经济体濒临衰退的环境下,这样的增长率指标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第二,通胀率。前一段物价指数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了CPI指数的不断上扬。从最近几个月情况看,由于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刺激农产品和生猪生产,5、6、7、8、9月CPI指数都在逐月回落,到9月份已经下降到4.6%,1-9月份是7%。按这个趋势走,我觉得CPI还有回落的空间。全年CPI可能会在6.5%以下,甚至更低。现在还有一个好的迹象就是9月份PPI指数也在回落,所以通胀压力得以大大缓解。而且,通胀率从国际横向比较看也不是很高,这个基本面也是好的。 第三,就业率。1-9月份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36万,年初预期目标是1000万人,现已完成了全年目标的93.6%。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指标来看,总体上也是好的。当然有局部地区,比如沿海地区由于外向型企业出口萎缩,一些企业关闭,造成了部分失业问题。但从总量指标来看,总体上还是好的。 第四,国际收支。一方面,出口仍然保持在较高的增速,1-9月份出口增长22.3%。一直担心出口回落幅度会比较大,由于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出口总体上还是可以的。另一方面,1-9月份顺差跟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7亿美元,内外需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同时,外汇储备到9月末已经超过19000亿美元,国际支付能力大大增强。 所以,从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四个宏观指标来看,应该说我们的基本面是好的。 再做一些补充。有几个指标对中国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说农业生产,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不能稳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今年中国的农业生产形势非常喜人,主要是粮食连续第5年增产,这是新中国建国后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不光夏粮增产了,秋粮也增产了,所以全年粮食丰收了。这就为平抑农产品价格创造了条件。不光是粮食,现在生猪生产增长也很快,由于前一段时间刺激生猪生产,这就使得农副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现在并不担心农产品对通胀的压力,倒是更多地担心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加后,会不会带来价格的下降。中央最近出台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农民在丰收后收入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能够扩大消费,稳定农村市场。 再比如,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这些年主要采取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等措施。比如对5万千瓦以下的电力装机,以及小高炉、小煤窑、小水泥、小化肥,都采取了强制性淘汰措施,这对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说,不论是从国际公认的宏观指标看,还是从中国自身需要关注的指标看,都处在比较好的状态。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控通胀"的目标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而且这是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取得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中国经济可以称得上是"风景这边独好"。 |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王一鸣: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王一鸣:我们在说基本面是好的的同时也要有忧患意识,也要看到我们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风险。现在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减速的压力在加大。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连续7年GDP增长持续向上,最近5年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经过了一个稳定的上升过程。经济运行总是有周期性变化,现在我们正面临周期性回调,不仅如此,我们还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这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减速的压力迅速增大。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这方面的压力更加明显。比如工业的增长速度出现回落,包括一些主要行业,比如钢铁、水泥、汽车、煤炭等都出现增速下降,价格也有所回落。 同时,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局面也在发生变化。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33.3%,但是到了7、8、9三个月,财政收入明显回落。一些行业企业利润也出现下降,这也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显现。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金融领域,会不会出现"热钱"大规模外流的可能性,这也需要引起关注。 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这是指主要方面没有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中央提出要保持经济稳定、资本市场稳定、金融稳定,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王一鸣: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主持人: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是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请王院长介绍一下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影响有多大?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拉动内需,请您为大家解读这些政策? 王一鸣:过去7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特别是过去5年中国以10%以上速度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2001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增速有了较快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明显提高。过去3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换言之,经济增长中出口的贡献很大。现在面临金融风暴的冲击,外需急剧收缩,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迅速减少,甚至归零或为负,经济增速就会下降。为什么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出口贡献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这些年来,我们对外依存度提高了很多,但千万不能忘记,作为一个大国,内需永远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现在我们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现在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并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消费需求方面,中央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了农资的补贴标准,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保持消费需求稳定,特别是保持农村消费需求稳定。 主持人: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王一鸣:对,农村人口还是占多数。另外,我们在投资需求领域,老百姓体会到的,就是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资大概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稳定房地产市场,保持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稳定投资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最近开工了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兰渝线铁路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我觉得下一步可能会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加大力度,就是开工建设一批新的项目。从我们国家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在基础设施领域还有非常大的投资空间。这是我们扩大内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铁路还可以加大建设力度,当然这需要与铁路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再比如,水利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大投入。 从城镇来说,比如北京,交通这么拥堵,我们能不能加快地铁和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地铁逐步网络化,这样就会大大方便市民的出行,提高办事效率。现在因为拥堵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利用这个时期,加大地铁建设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地铁网络化水平,方便居民出行。中国城市的特征就是大城市多,而且人口密集度非常高,与其它国家相比,可以说是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是最多的国家之一。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就尤为迫切。不光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沈阳、大连、深圳、成都、西安等,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很密集的,都需要推进地铁的建设。 再比如,我们这些年电力发展很快,近两年每年新增1亿千瓦装机,但是大部分是煤电,核电比重是很低的,我们可以建设一批核电站。欧洲一些国家百分之五六十、六七十都是核电。我们加大核电的建设力度,也需要大规模投资。 现在大家经常讨论看病难,老百姓对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很大,都愿意到好的医院去看病。那能不能建一批三甲医院。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搞一批民生工程。再比如,廉租房,现在老百姓都说房价贵,但不是所有的低收入群体都要去买房子,因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是去买房子的。廉租房依然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要实现这个目标,完全靠房地产市场是很困难的,需要政府投资建一批廉租房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在外需相对萎缩的情况下,需要积极扩大内需,支撑经济的较快增长。为什么呢?比如现在钢材、水泥、电力需求有所下降,那我们可以通过开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把我们闲置的钢铁、水泥、电力生产能力有效调动起来,企业开工率就会提高,开工率提高后,就不会出现产品积压,也有利于稳定就业,稳定收入,消费需求就能稳定,投资需求也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经济就能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中央为什么出台一系列措施去拉动内需,我想立足点就在这个地方。 |
王一鸣:看待房价问题要从大局出发
主持人:现在网友有一个担心的话题,地方出台一些措施稳定楼市,有些网友就说这是政府在保房价。您觉得这种理解是不是也是有偏差?
王一鸣:对房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没买房的老百姓,希望房价回落,能够买得起房。但已经买了房的老百姓,会希望房价大幅度下跌吗?所以可能各自的视角不一样,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现在地方政府相继启动了一些房市政策,老百姓就有议论,你在救谁?是在救房地产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客观的来看。我个人认为,从全局看,需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这也是为了稳定经济全局。首先,要"保增长",外需不行,肯定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消费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升,因为1-9月消费已经增长22%,很难再大幅度提升,这就需要稳定投资需求。如果房地产投资迅速萎缩,那投资就很难稳定。所以说,这是一个大局,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房地产的产业链条很长,房地产投资一旦下降,它会影响什么产业呢?比如钢材需求迅速下降,水泥需求迅速下降,有色金属材料需求迅速下降,建筑材料需求迅速下降。再往下走,家居、家装、家电等。这个链条非常长。如果房地产投资萎缩以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会面临市场收缩,可能就会带来就业问题。再往上走,房地产商建设项目很多是通过银行融资贷款的,再加上老百姓买房子按揭贷款,这一块大概占银行贷款比重有百分之二十,各个银行不一样,有的可能更高。如果房地产业一旦大幅萎缩,资金链条发生问题,就会带来银行的呆坏帐,就会加大金融风险,这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所以这个大局也不得不去看。
第三,从房地产业本身来看,房地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吸纳了大量农民工,70%-80%的一线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房地产业萎缩,会带来大批农民工失业问题,他们就会从生产一线退出来,回到农村是一部分,有些就会面临生活困难。所以我们看房地产业,一定要从维持经济稳定的大局出发,不能完全从一种很简单、很朴素的立场去看,房价越低越好,低到我买得起就行。房价有过高的成分,要适当回落,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也是这种心情,以前有泡沫,要挤泡沫,要适度回落。但如果回落幅度过大,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那是什么局面?有人寄希望于房地产大幅度回落,但房地产业关联影响到这么多行业,也许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收缩,你失去了就业机会,那你还能买房吗?所以看问题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只要大局能够稳定,我们就有希望。只要经济平稳发展,房地产业经过合理的调整,挤压一些泡沫,房价能够适度回落,人们的收入水平随经济发展能够提高,就会有更多的人改善居住条件,房地产业也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由于中国城市化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要积极推进城市化,对房地产业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是很大的。从中期看,我们可以抱乐观的态度。当前房地产业确实面临着深度调整,而且中国的房地产业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调整,使很多人比较迷茫。从房地产业起步以后,一直处于上升过程,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处在这样一个调整过程当中,有些房地产企业可能会不适应,甚至被市场调整淘汰,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为这次调整做好思想上和对策上的准备,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因为它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会不会出现资金链的断链,这是对企业来说的。对政府来说,以前靠出让土地获取收益搞城市建设,现在这条路也越来越困难,很多地方政府可能会面临一些债务上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做好思想准备的。
王一鸣:我国金融形势是稳定的
主持人:关于目前中国金融形势稳定问题,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一鸣:从国际上看,金融部门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部门,美国华尔街发端的这场危机,最直接受损的就是投资银行和大的商业银行,而且现在还在扩散之中,从西欧到东欧,很多国家的银行都受到了冲击。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金融机构受这场危机的冲击是比较小的。这当然有多种因素,我们一些金融机构买的住房抵押债券等衍生品的规模比较有限,所受的损失也比较有限。还有我们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无形中给了我们一道规避风险的隔离墙。
从我们自身来看,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最近几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银行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处置也进行得比较顺利,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幅度下降,资本充足率显著上升,使得银行体系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国际上很多金融机构都出现了流动性困难,我们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很好的,也意味着我们有抗击风险的能力。
第二,金融体系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包括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金融体系稳健度、安全性有所提高。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在这次冲击中能够把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第三,当前金融形势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市场流动性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基础货币供应比较平稳,流动性是充足的。国际收支方面,外汇储备在增加,现在到了19000亿美元,外贸顺差同比在减少,但顺差还是有相当规模,前三季度顺差180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充足的,人民币汇率也是相对平稳的。从这些指标来看,总体金融形势是稳定的。
当然,我们需要重视风险,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从宏观上看,如何避免短期资本大规模外流,需要引起重视。
主持人:中国经济的稳定、金融的稳定,对世界经济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一鸣:我们国家领导人说过,在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自身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就是对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这句话很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经济最近这些年来,是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动机。如果说美国经济也是一台发动机的话,现在这台发动机出了问题。如何维系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中国经济的贡献率提高了,全球经济增长才能稳定,所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意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也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和学者所重视。特别是一些国际机构,包括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报告都强调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包括一些学者,比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迈克尔·斯彭斯教授,他在评论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中国经济比较快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所以稳定中国经济大局不光对中国自身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
王一鸣:经济基本面决定就业稳定
主持人:网友问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关停、裁员的现象,大家有些担心,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一鸣:大家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第一,从全球来看,西方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裁员风潮不断兴起。出现经济危机了,市场萎缩了,利润空间收缩了,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媒体的报道非常多。国内网民由此联想到国内的企业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也可以理解。我国一部分受外需急剧下降影响比较大的沿海地区,确实也出现了企业倒闭,也出现了职工就业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说的,只要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央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经济能够稳定,就业形势就会稳定。当然不排除局部地区会出现企业倒闭现象,但如果经济基本面能够稳定,就业大局就能够稳定。
第二,要相信政府在这个阶段会把就业提升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就是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大家看报纸的话,最近国务院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相信,政府在这个阶段,政府相应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就业,扩大内需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网民应该相信这一点。
第三,就个别情况来看,比如你所处的企业出现了困难,你可能会面临失业问题。我们说基本面好并不是说没有企业破产,我们说结构调整并不是说不会有企业破产,不会有人下岗。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一是要相信政府会创造条件开辟就业空间;二是自己也要积极去争取就业机会;三是如果有条件的话,更多的要鼓励创业。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如果你有条件也可以去创业。
还有一点,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和建议,在就业形势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我希望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办一些农民工或者下岗职工的学校,使下岗职工或者失去就业机会的农民工,能够到政府出资的学校去系统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为下一步更好地争取就业机会创造条件。这也是扩大内需,政府出资办学校。随着产业升级,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了,你再去就业,竞争力就会更强,这也是一条积极有效的措施。
主持人:应该说提高自身能力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感谢王院长跟网友聊了这么多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曾面对一次又一次重大挑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而每一次战胜挑战,我们就前进一大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又好又快发展。最后请王院长也跟网友说点什么。
王一鸣:我也这么认为,你说中国现在缺什么?我们商品供给非常充裕,生产能力、供给能力是很大的,劳动力供给也是很充足的。你说我们缺什么?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市场信心。如果有信心,好多问题都能解决。当然,中国要完全避免这次金融危机冲击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且中国对外依存度这么高,甚至比一些发达经济体还高,我们不可能不受冲击,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建立国内经济循环,就是通过扩大内需,最大程度地减缓外部冲击的影响,来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怎么加强国内经济循环?中国东部和西部发展水平是有落差的,我们的不同产业,技术水平也是有落差的,在这里面就有内部循环的空间。所以,只要我们经济自身不出大的问题,国内内需动力还是强劲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够有效建立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经过短暂的调整以后,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保持更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