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组织工作新部署 省市县乡党委换届是2011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汤耀国 2010年12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结束后,全国组织系统迅速行动了起来,各省区市以多种形式传达会议精神,并提出了具体贯彻措施,研究谋划2011年组织工作。 高层强调,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做好组织工作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新的一年,组织工作要把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为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把搞好省市县乡党委换届作为重中之重,把狠抓落实作为根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在过去的基础上,今年的组织工作部署重点突出,并体现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新特点。 地方换届选人取向 从2011年起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自下而上集中进行换届,按惯例,接下来还将举行全国党代会。 受访权威专家指出,本次地方各级组织领导机构换届,正值“十二五”开局之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十分重要。因此,此次换届成为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形势下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德才标准,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政治上、作风上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多次强调注重科学发展和重视基层导向。 据了解,本次地方换届,有几类干部有望获得特别垂青: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努力工作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 与此同时,高层要求杜绝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投机钻营者谋取到好处,占到便宜。 在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后,领导干部的“才”也有了新内涵,评价干部政绩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主要依据,而更强调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好思路、能力强,并具突出实绩。 有关专家表示,在德才原则之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不同干部,应有所区别,采取科学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是干部选拔的关键所在。据党建专家介绍,一般来说,选拔党委书记,很重视政治坚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等素质。与此相应,政府主要负责人人选则要求党性观念强、工作能力强、合作意识强。党政主要领导应在经历、专长、性格等方面合理搭配,保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等都对干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些方面的“行家”有望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 不唯票取人,不唯年轻取人 发扬民主是近年干部选拔中的一条主线,尤其是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既受社会欢迎,也获得高层肯定。 2011年换届工作将进一步扩大民主。受访权威专家表示,可有如下几个着力点:完善党代表产生办法,适当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和代表选举的差额比例;强化党内议事决策民主,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委全委会的民主决策作用,认真做好征求代表意见、受理和答复代表提案工作;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结合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关键时候的表现,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结果;完善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创造有利于选举人表达真实意愿的条件。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获得广泛肯定的同时,在其具体应用中也出现一些引起各界深思的问题,如简单以票取人,不少地方和单位把票数作为选干部的唯一因素。另如推荐中的拉票现象更趋隐蔽化,有些干部把“工作”做在平时,使得拉票行为很难发现、认定。再如“好人主义”严重,部分干部不敢坚持原则。还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以推荐、测评代替广泛深入地考察了解干部。 鉴于以上问题影响了干部选任的准确度和公信度,近一年来,中央高层和有关权威人士多次公开强调:既要充分尊重民意,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要做到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真正选出优秀干部。 同样的“矫正”之举还可见于干部年龄方面。年轻化也是新时期干部选任的一个明显趋势。但近几年,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县、乡对干部任职年龄搞一刀切,45岁、50岁就要退居二线,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并造成干部资源的浪费。 在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的同时,处理好满足班子结构性要求与能力素质要求的关系,防止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也是这次换届的任务之一。权威人士认为,不能为了达到结构性要求而降格以求,尤其是县乡应注意保留一些50岁以上经验丰富、工作得力的干部。 重点管理关键岗位干部 防止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是中央近年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今年亦不例外。 2009年底,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分4个部分14条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工作,认真执行问责制度。 2010年上半年,中办又发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接连四个“办法”,共同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监管制度更趋于具体、明细、操作性。 高层日前再度强调,要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干部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巡视、审计等制度,确保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省市县乡党政一把手、执法执纪、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的干部,要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考核、重点监督。 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是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的重要举措。权威人士认为,地方换届后,将有一大批新领导干部走上关键岗位,需对其及时进行任职培训、诫勉谈话。 2009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2010年,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据了解,对地市级党政正职实行重点管理可望成为今年从严管理干部的重点之一。 增强干部培训针对性 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已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体制,即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分类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 据权威人士调研了解,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但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尚嫌不足。主要是:有的干部一年参加不止一次培训,重复培训、多头培训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却多年得不到培训;对中高级领导干部培训抓得紧,基层干部往往缺少培训机会;培训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与需求脱节现象,特别是对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对待新闻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等能力的培训亟待加强;等等。 有鉴于此,专家建议,在抓好中高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县级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力推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教育培训内容也应针对实际存在问题采取专门培训。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按惯例,有关这一主题的专门培训将是今年干部培训的一大重点。 优化干部知识结构的命题也日渐突出。分析人士认为,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社会管理和舆情应对等方面新知识的培训,将会在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得到重视。 夯实基层 党建专家表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需相应加强。 由于各方面资源限制,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近年一些地方组织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活动,引导城市基层党组织从政策、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帮扶农村党组织。这一活动得到中央鼓励并要求进一步推进。 近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县级城区越来越成为矛盾集中地,不少群体性事件就发生在县城。中央高层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强县级城区基层党建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前,不少地方反映,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存在物质条件匮乏的问题。为此,中央高层要求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阵地问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也得到中央高层的关注。 较长时期以来,不少农村、社区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存在年龄大、文化低等问题,各地为此作了不少探索,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选派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等,中央希望各地进一步积极探索,创造更多更好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