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5月3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卫星城古尔岗,一名园艺工人在一座建筑工地外的宣传画前浇灌草木。印度中央统计机构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强劲,截至今年3月底的2006年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达到创纪录的9.4%,高于前一财年的9%。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新看法,诸如“印度GDP增长率会在2015年超过中国”、“印度比中国发展更有后劲”、“印度的民主政治更能促使经济良性发展”、“印度终将赢得东方经济霸主地位”等等。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些新看法?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发展潜力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近年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产生了一些所谓“新观点”,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
关于中印比较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不过,目前国际社会出现的“中印比较热”,还是进入21世纪后近几年的新现象。概括来说,出现“中印比较热”主要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为发展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亚洲“四小龙”不好比较,他们都是小的国家或地区,与英法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好比较,他们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与印度都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最有可比性:论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论人口规模,两国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论自然资源,两国各有所长;论二战后发展的起始条件,两国都贫穷落后;论最初的发展战略,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家计划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论经济改革,中国早于印度但两国都已取得成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也持续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以上诸因素很自然地使人们把比较的眼光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身上。
其二,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快速发展势必对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一直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自己比较和追赶的对象,“赶英超美”是中国早就确定的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某些西方人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因而频频在“中印比较热”上制造新热点、新话题,借以分散中国紧盯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尽管借中印比较,抬高印度,唱衰中国,难以破坏中国的崛起,但至少会分散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关注。此外,一些热衷于“中印比较热”的西方人士,借中印比较,为自己主观的带有政治偏见的意识形态论点寻找新的依据。
其三,印度国内存在着很强的“爱与中国比较的情结”。在很多印度人眼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贫困潦倒的国家”,而印度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社会指标方面都超过中国。所以,印度当时根本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似乎在一夜之间超过了印度,而且把印度甩得越来越远,印度人对此很不服气。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经济的提速,“印度的这种不服气情绪就转化为‘与中国比较热’,和中国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奋力追赶。”《印度时报》在前不久印度独立60周年纪念日发表文章称:印度绝大部分人认为,“印度在亚洲是不能只做配角的,印度未来不仅要在亚洲舞台上充当主角,也要在全球舞台上说一不二。”
9月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模特在印度时装周的开幕表演中展示印度设计师拉杰什·普拉塔普·辛格的作品。当日,为期5天的印度时装周开幕,72名印度时装设计师将展示他们的最新作品。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借鉴,相互取长补短,这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如果背离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原则,带着主观偏见,甚至带着意识形态目的,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合实际的偏颇观点。当前,在“中印比较热”中,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所谓新观点,需要我们注意辨析。
(1)所谓的“印度的发展后劲强于中国”、“几十年后印度将超过中国”。近年来,印度经济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外资流入大增,软件业崛起备受全球瞩目,不仅让印度人找回了自信,更令不少西方学者言之凿凿:“印度的发展后劲强于中国”。他们认为,印度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要好于中国,印度国内法律相对健全,印度在人口上占有优势,印度国民的英语水平较高。高盛公司近来预测,印度的GDP增长率将要在2010年与中国持平,到2015年会超过中国。有的人甚至认为,几十年后印度将超过中国,根本原因在于“那时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印度将是年轻的社会”。
(2)所谓的“印度作为民主国家比中国更稳定、更拥有应对政治动乱的经验”。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印度是“民主国家”,政治上比中国稳定,而且拥有60年应对政治动乱的经验。虽然印度还有少数极端激进分子和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但不大可能爆发大规模的革命动乱。虽然印度的政治生活很混乱,但它却出奇的稳定。印度作为一头大象的优势也许终将帮它赢得最后的胜利,“印度终将赢得东方经济霸主地位”。
(3)所谓的“印度在社会资本化和机制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在全球化方面,印度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种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肤色,印度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印度有一个3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印度现在有一个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大脑,目前只发挥出了2%,但是这2%都是非常非常聪明的人,也就是2000万的人口。所以印度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冲击力。在一些西方评论家眼中,印度似乎是一个未来之国,一个热情、民主、多元化和日益开放市场的国家,“将取代一成不变的专制中国”。
对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是不足为论的。比如,说印度发展后劲比中国大。仅拿人口、语言方面的优势和印度中产阶级多来作为证据,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印度的人口和英语方面的优势并非今天才有,要说这些算是“优势”,那么,这种“优势”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有了,可是,几十年来,这种“优势”并未给印度带来经济的高增长。再说印度的中产阶级多。印度的中产阶级到底有多少人呢?根据印度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是3亿人口。且看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一个人的月收入超过1万卢比(合人民币1842元),就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了。这样收入的家庭在印度有6000万个,每户家庭以5口人计,就得出3亿的数目。这样的收入在中国根本算不上中产阶级。再来看所谓“印度社会出奇的稳定”。印度社会是一个种族矛盾和种姓制度矛盾极为复杂的国家,内耗严重,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印度有好几任总理都死于暗杀。这样的社会能算得上“出奇的稳定”吗?至于说“印度的GDP增长率到2015年会超过中国”,这也不能说明印度马上就能赶上中国。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家莫汉认为:“印度面临的问题太多了,一味地追赶经济增长率对印度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