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智客潮 > 众言堂          

文化传承的双重尊重

2015-07-13 作者: 上传人:


  大学是文化的传承者,大学是文化的开拓者。文化、科学在大学里讲授,传播给后继的一代代;文化、科学在大学里研究,收割了丰收的一茬茬。现代的、文明的、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一定把大学办得又好又多。刚刚从杭州传出的消息是,一所新型的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开始筹办,选址在西湖区云栖小镇;西湖大学将参考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借鉴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我所理解的“复合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复合,而不仅仅只是重视科学的研究。




  这些天,今年高考录取工作开始了。莘莘学子,翘首期盼。有个颇具文化意蕴的好消息映入眼帘:陕西师范大学即将发出4500份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这可是全国高校中的“独此一家”。今年主要由7位老教授书写通知书,年纪最大的82岁;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特地从西宁赶来,加入手书行列。“世上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网友毫不吝啬地把这个称号给了陕师大。原来,用毛笔为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是陕师大的传统;而上网搜索在浙江诸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所见皆为工工整整的“印刷体”。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这手书的通知书,就像不轻易显山露水的佳酿,从叩开的那刻起,就让炽热绵长的浓情,持久地荡漾开去。难怪庞中华一边仔细书写,一边由衷感慨:“陕师大手写通知书做法令人感动,饱蘸浓墨,一笔一画,不仅满含着对学子们的祝福和殷切希望,更是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




  是啊,这是文化传承的双重尊重:尊重文化,并且通过尊重文化来尊重人。毫无疑问,伴随着中文而生的书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世界独有的美的艺术。当年泰国的诗琳通公主在北京大学留学期间,热心学习汉字书法,而且还很环保,练字时舍不得用宣纸,而是写在旧报纸上。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自己的汉字书法,不传承书法艺术、书法文化、书法传统。而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则是对学生最亲切最贴心的尊重。见字如面,见字如晤,见字如握——在当今冷冰冰的数字化时代,这种温暖的文化情感的传递,多么的宝贵。





  从“立人”的角度看,大学教育的根本,就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培育,实在不必太具功利性;而这种情怀的涵育熏陶,必然是潜移默化的——从手书通知书开始,自是最佳。真正的尊重,一定是有方向性的。相比之下,之前辽宁大学将艺术学院命名为“本山艺术学院”,那方向是朝着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不是朝着学生,这就太稀缺文化底蕴了;好在不久前已将其名改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这好歹是一个归正行为。学校是不是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人文底蕴,在细节上真是可见一斑。




  先哲有言:通常来讲,人类会养育两类子女,一类是“身生子女”,一类是“魂生子女”。好的,我们期待所有的大学,都能尊重人,尊重文化,尊重文化的传承,在人文文化的传承中,培养好一个个具有文化灵魂的“魂生子女”!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