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 应该相互“掐”什么?
徐迅雷
“北清”对“掐状元”特别上心,因为这是一个最鲜明、最直接的指标:谁多一个,谁就获胜。他们不比“榜眼”、“探花”,觉得比那个没意思;也不比当今毕业生中谁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多,因为都吃了鸭蛋,零比零,谁都赢不了。
考不上北大清华,那就考马云的母校吧——这是不久前《杭州日报》教育版一个报道的标题,说的是马云母校杭州师范大学今年计划招生的情况。6月26日,杭师大宣布成立文化创意学院,这个挺有吸引力。而在不久前,马云在一次演讲中不客气地把北大清华揶揄了一通,而将母校杭师大夸了一遍。
北大清华到浙江招生,为了“掐尖”,为了夺取“状元”,双方竞争激烈。今年浙江高考理科第一名是镇海中学的郑恩柏同学,考了760分,他读书在宁波镇海,家住温州;夜里10点多得到消息后,北大招生老师星夜从杭州赶赴温州,目的就是要说服他报考北大;而后清华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老师闻讯,也急匆匆赶往温州郑家。
与这样的“直捣黄龙”不同,北大和清华在四川的招生组,干脆赤膊上阵,相互“掐架”,你来我往,狠揭老底。6月28日早上8时13分开始,双方轮番发出微博,互掐对方拿钱“诱惑”、砸钱“买走”、多次“毁约”、“欺骗”学生……如此直接的掐架互黑,无底线、无节操,看得网友目瞪口呆。到了下午,“掐架”事件出现逆转,两校那些见不得人的“掐架”微博,瞬间删得干干净净。想必是这“一地鸡毛”实在难看,学校不得不出面给扫一扫。
北大清华招生,从“掐尖”到“互掐”,恶性竞争,由来已久。他们对“掐状元”特别上心,因为这是一个最鲜明、最直接的指标:比较两校招得各省状元数量,谁多一个,谁就获胜。他们不比“榜眼”、“探花”,觉得比那个没意思;他们也不比当今毕业生中谁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多,因为一个都没有,吃了鸭蛋,零比零,谁都赢不了。
你瞧瞧,郑恩柏的同学孙家平,考了759分,只比“状元”的760分少了1分,北大清华就没有“直捣黄龙”、第一时间奔他家的劲头了。你说,这俩孩子,1分之差,就是天差地别吗?更搞的是,四川理科第一名高志华,总分689分,而在此前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中,他连笔试都没过!高考成绩一出来,两校立马“刮目相看”,李逵抡板斧,关公耍大刀,争得面红耳赤,斗个你死我活。
有必要问问北大、清华,人家英国的牛津、剑桥,可是比这个的?他们比的是划船,比成了观赏性极强的传统赛事;还有美国的哈佛、耶鲁,比的是啥?人家比的是培养出了多少世界级顶尖人才。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摆在北大清华面前时,他们大约只会回答:噢,我们招到了更多的“状元”!这“北清”之争,说穿了就是“办学行政化、招生政绩化、录取虚名化、结果面子化”给害的。“状元”的虚名,竟成了最大的“面子”。
正常的招生,是给考生们认认真真地介绍自己学校的专业,尤其是帮助来自农村的考生,让他们真正了解学校,从而按兴趣、按志愿“对号入座”。如今有个普遍的困境是,学校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学校,学生也不了解自己——这事儿不去好好解决,却忙于“掐尖”甚至“互掐”,真让人笑掉三颗大牙。由此也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真是火烧眉毛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