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
吴音越语。在长江入海处回响了上千年。它是长江三角地方文化的根基,也是延续。
吴越文化在历史中是同根本源,有着海派文化和长江文化的根基。而河姆渡把吴越文化一下子提前了数千年,也为吴越文化成为最早的中华文化源提供了历史依据。吴越文化不单是历史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和简单的叠加,它的本质在于传承,从最早开创农耕文化的稻米和渔猎,把先祖的智慧从遥远的古代传承至今,在吴越大地生根发芽,吐花蕊展瓣。
时代进步下的吴越文化,传统与现代,有了新生力量和再生的机缘。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当年靠海,地处在河海之间。
5000年前这里的人类已知道如果不想吃咸水,必须有一个自己建造的水井。
1200年前这里的人们更是在海水和内河之间,筑建堤坝,防海潮和江洪。
当年的它山堰与鄞江就书写了这些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鄞江,有许多迷人的景点。
周末,去鄞江边的栲树林度假,享受那天然氧吧的身心涤荡,是我一直的向往。早几年前在宁波为它山雕刻艺术博物馆的筹建开会时,就与几位老师相约去那里彻底地放松一下。今晨,终得如愿,大家结伴前往。
鄞江,是宁波的母亲河,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西南部,因四明山山脉千峰竞秀,古树绿荫,形成万壑溪水汇涌,相聚鄞江,经它山堰,直奔大东海。“两岸青山刻削成,一溪回曲篆纹平,绿阴隐隐无层数,欲去黄鹂又一声”。这是宋代王安石当年对鄞江的赞叹。
鄞江边的栲树林因风景宜人,早在60年代便是众多电影的拍摄基地,当年著名的影片《渡江侦察记》就在那里拍摄。现在更是得到众多电影、电视剧、婚纱摄影的青睐。再有周边的韶家村、它山堰与上化山唐朝的采石场,它们如众星捧月般围聚着鄞江,使它更熠熠生辉。
它山堰,有让所有了解了它的人肃然起敬的魅力,它是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筑造的中国著名四大古堰之一,是中国古代长江三角洲甬江水系支流的鄞江上,修建御咸蓄淡引水灌溉的枢纽工程。今天,虽然海水早已从这退远,岁月使之间赫然多出一个方圆几百公里的大宁波土地。它山堰筑建堤坝的水利作用渐弱。当年气势雄伟全长134.4米,高约3.05米,宽4.8米的它,现在我们仅能看见鄞江面上一条长长的,勉强露出水面的石坝。它山堰告别了朝气蓬勃的青壮年,像一位勤勉努力的老人,继续在努力地发挥阻咸、蓄淡、排涝功能,虽已没有像当年的气力,却仍傲然铿锵地陈述着长江流域人类文明进程的辉煌。
它山堰、韶家村、古采石场,因深圳天海集团在此修建它山雕刻艺术博物馆,这几年追随着考证、奠基等,我们《焦点》早已熟识。这次吸引前去的是——鄞江的烟云。
特意赶在清晨到鄞江边。正值昨夜江南初夏一场细雨过后,远远从车窗向外望去,淡淡的云雾从江面缓缓地萦绕而起,柔和地缠绕着、游走着,那山水之间充满了仙风神韵,瞬问,竞让我们仿若跌入圣境。车刚停江边我们还未下车,云雾便欣然前迎,似主人般地领着路。随着它,经它山堰、韶家村,再转北往上化山的山边栈道,一路上行走,人仿佛踩在云雾上,竟也轻盈了起来。望鄞江两面的山峦幽谷,绿树苍翠欲滴,浓郁覆盖,林间百乌鸣噪,杜鹃红袖添香,眼前的景色还未看够,云烟就又调皮地飘拂在眼前,让你在朦胧中感受它独特的风韵。
那云雾在江面上时散时集,时高时低,时薄时浓,变幻无穷。有时宛若轻纱迎风飘舞,那峰峦、那绿水仿若害羞的新娘披上一层薄纱;有时蒙蒙一片,铺天盖地,遮盖万般秀色;有时化为朵朵白絮,散落深壑巅峰之间,露出惊艳美景:有时又好似条条银龙,从江面盘旋飞舞后,再仰头冲天而起。走着、看着、等待着、辩认着…在你还未准备好之时,云雾已经来到面前;在你方要看个仔细时,云雾又悄然散开,它忽而开朗,忽而迷离,忽而奇峰兀见,忽而水面洞明。雾聚时,啧喷称奇,雾散时,阵阵惊呼。
云雾的舞动,撩拨起鄞江的灵性。
那是最美妙的。在江边浓淡飘飞的云雾间,若隐若现中映衬着——江边洗衣女的鲜亮红妆,江面村童白鹅的嬉水银浪,栲树林中羊群的觅食踏绿……他们五彩的身影里糅着那云雾,这些人烟与云雾,在幻化无定问,汇聚成了鄞江独特的神韵——烟云。
这烟云,使天地间的景与人,都因雾霭浓重而朦胧,因朦胧而神秘——千年的它山堰与它堤坝上的海眼,韶家村与上化山偌大的石窑,人类与河海过往神秘而美丽的故事。这烟云,衬映着那数十呈山脉与碧绿的江面,横溢之间,忽而屋峦中断,忽而万壑合冥。它们使鄞江的云,美而不妖,更是洁白轻盈;美不能誉,逸如天仙神女:淡泊如雅,仿若隐士逸人。真是两岸“青山林立流云绕,碧水镜悬浮屋摇”。
继续沿路而上,烟云开始从江面,一点点地散去,眼前渐渐开朗,山峦和水面层次明晰起来。此时雾降在山腰,云升在峰顶,我若在仙境漫游。在鄞江之畔,一路与云相抚,有如与伊携手天上同行,吐出的是雾,吸入肺中的是云。
身心,真正放松了!恍惚间,云就是我,我就是云。
只是云默默地飘在天上,我和鄞江一起,如烟般静静地活在世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