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过后,欧洲的后花园美丽依旧
2011-09-02 上传人:新老年
[size=4]2011年7月22日,挪威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惨烈的袭击。
发起袭击的是一名典型的金发蓝眼睛的挪威人,32岁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是他对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国家政府大楼实施了炸弹袭击,而爆炸吸引了政府官员、警察和记者的注意力时,他又出现在40分钟车程以外的于特岛上,枪杀了68名正在参加夏令营的民众。
当警察终于坐船赶到时,安德斯随即缴械投降。然而,他的计划中的演出还未结束。在本周一的首次开庭审理上,安德斯向法庭提出请求,允许他身穿行凶时的“警服”向外界公开“解释”自己的行为。不过,法官并没有给他演出的机会。
“这是二战以来挪威最大的新闻事件,整个政府大楼都垮了,还死了68个年轻人。”挪威国家广播公司记者安德斯·马格努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size]
[size=4]2011年7月26日,挪威SUNDVOLDEN,数千人参加Utoya岛举行的祭奠仪式。 (Jeff J Mitchell/Getty Images/CFP/图)
世界上最像乌托邦的国家
挪威是联合国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国家。人均寿命为81岁,人均年收入约为5.9万美元,接受教育平均达12.6年,失业率只有2.1%。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自由、安全、财富……甚至闲暇,挪威人几乎都占全了。
和平与安全差不多就是上天赐予挪威的礼物。挪威地处欧洲文明后花园,几乎不用为国际关系中的阴谋诡计操心,而又能直接享受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世界的各种成果。挪威的福利甚至是让社会主义国家都望尘莫及,民众得以关注于生活的诸多细节。感觉上粗犷的北欧,偏偏诞生了最为现代、充分尊重个性的家居设计。
挪威地广人稀,从西南端的港口克里斯蒂安桑到东北靠近俄罗斯的希尔克内斯市,2800公里的狭长国土上生活着不到500万人,这个距离大致相当于北京到海口。全国433个自治市,超过一半的市人口不到5000人。除了首都奥斯陆人口超过50万以外,超过10万人的城市屈指可数。在全球国家中,很难再找到比挪威更安静祥和的沃土。
人民安居乐业的挪威注定从来不是政治家的温床。即使是列宁那么出色的演说家和政治家在这里也找不到市场。因为鲜有冲突和敌人。在这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简直就是屠龙之术。自19世纪完成君主立宪,20世纪初实现全民普选,如果没有二次大战与冷战,挪威的政治家们完全没有干一番大事业或者名垂青史的机会。
就拿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来说,他没机会去推进宏大的政治改革,没机会与奥巴马或者中国领导人去掰手腕,决定世界的未来,和世界名记华莱士谈笑风生的事儿他想都别想。奥运会、房价、群体性事件、大国崛起与他无缘。延斯整天操心的,是人民的病假应该有多久,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让人提前退休。
仅仅是北海的油田,就让挪威的蛋糕足够大,分法也足够多。于是,轮到首相,也只剩下了缝缝补补敲敲打打的活。以现实主义的视角评估,除了当欧盟的轮值主席和在诺贝尔奖上露脸,延斯在国际社会只是个后花园园主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个时间已经停滞的国家,甚至很难感受到传统意义上生命的激情。他们只能在电脑游戏中去感受拿破仑与俾斯麦的荣光,外国人的荣光。
最该惩罚的是允许外族入侵的“叛徒”
事件发生后,媒体称安德斯是极端右翼的民族主义分子,并扯到新纳粹主义的话题上。但是根据安德斯在网络留下的信息,他宣称自己是一个右翼的保守基督教徒加民族主义者,而不是纳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他崇拜的偶像是二战时期挪威抵抗纳粹的英雄马克思·玛纽斯和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不过,在排斥异教徒上和反马克思主义上,他和纳粹分子有交集。他推崇荷兰右翼议员威尔德斯,曾制作羞辱性的短片激起伊斯兰世界的强烈愤慨。而且他在论坛里把新闻记者称作马克思主义文化人。
记者安德斯·马格努斯介绍,就因为杀手不是挪威新纳粹组织的成员,才躲过了警察的耳目。
纳粹分子惯用的手段是威胁或用暴力对待穆斯林和黑人移民,但安德斯的做法刚好相反,他觉得最应该惩罚的是那些允许外族“入侵”的叛徒。
根据媒体和维基百科的介绍,安德斯曾在twitter上引用过英国19世纪学者约翰·密尔的话,一名信徒的力量等于万名只有趣味的普通人。在于特岛上,面对手无寸铁的民众、天真的孩童,安德斯用3把枪“实践”了这句话。
2002年,安德斯开始就如何捍卫欧洲精神的命题写了一本书《2083——欧洲独立宣言》,长达1500多页。在书中,安德斯很担心欧洲沦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双重殖民地。在他看来,欧洲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属性的缺失,这使得欧洲采取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政策并接纳外来移民很危险。
有这样的主张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以圣殿骑士团的继承者自居。历史上,正是圣殿骑士团在耶路撒冷与伊斯兰教徒对抗,捍卫着基督教文明。同时,安德斯也是挪威共济会的成员。他选用代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共济会的圣乔治十字作为著作封面。但他的暴行迫使挪威共济会发出声明将他立即除名。
显然对安德斯来说,历史并不会终结。
北欧右翼化的象征?
“7·23”恐怖事件爆发后,媒体开始思考,挪威乃至整个北欧地区是否会成为右翼的温床。《时代》、英国《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均就此话题进行了反思。《时代》周刊认为,“7·23”是右翼势力在欧洲呈上升趋势的注脚,且很可能标志着北欧地区免祸时代的终结。
德国学者米歇拉·格拉斯尔也曾在其论著中提到,“9·11”后反伊斯兰的右翼势力在欧洲有所发展,随后在荷兰、法国均发生过伊斯兰原教主义分子与右翼分子相互袭击,并引发暴乱。而2007年丹麦的先知漫画风波,将整个伊斯兰世界与欧洲卷入一场“冷战”之中。
但据挪威记者安德斯·马格努斯并不认同挪威右翼化的趋势,他介绍说,右翼在挪威的势力依然很小。
奥斯陆大学政治系教授奥德波乔恩·克鲁特森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于挪威是否会右翼化、移民政策是否会更保守等问题上的回答一律是“NO”。他表示杀手是个人行为,还很难断定他身上可以折射出挪威社会和政治的某些特征。在他看来,西欧国家的右翼比挪威要有组织得多。
而《时代》周刊和《金融时报》则把矛头指向挪威的第二大党进步党,并找到了该党部分候选人有过极端排外思想的证据。安德斯·布雷维克曾是该党青年组织的成员。但进步党,总体上也只是在移民政策上偏保守而已。
挪威社会工作者英格·卡森在其论文《预防挪威的右翼化》中曾明确提出挪威的右翼数量很少,在1990年代中期顶峰时也只有300人,到2000年前后也就200人左右。据他长期跟踪发现,右翼分子多是学历低的问题青少年。
事实上在挪威,最知名的右翼组织是创立于1998年的维格利德。维格利德的名称来自北欧神话,意思是旷野激战。2009年该组织参加选举,在全国只得到179张选票。随即创始人退休,组织解散。
英格·卡森对挪威的右翼化并不悲观。他认为挪威的失业率比欧洲大部分国家低,无所事事的人少,而且挪威地广人稀,右翼分子不容易串联成组织,在小镇上又会因为另类而暴露。不过他也观察到瑞典的右翼分子曾在挪威进行过渗透。
无论挪威今后会否右翼化,挪威的主流社会表现得很克制。安德斯·马格努斯介绍周一大约50万挪威人在全国举行了自发的悼念活动,参加的人数超过挪威总人口的10%。据他的了解,公众选择用法律的手段处理事件,并会努力让社会更开放。“不少移民者被吓坏了,但是过些时间他们会好的。”安德斯·马格努斯说。
2001年,因为一名非洲挪威混血孩子死于纳粹分子的暴行,在奥斯陆曾经有过4万人的游行。
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也在7月24日的哀悼仪式上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能够制造出如此多的仇恨——想一想,假如我们携起手来,能够制造出多少爱。”
不过,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国门之外得到了欧洲新纳粹主义者的支持。德国的新纳粹分子在FACEBOOK上为安德斯建了纪念用的个人主页。对其介绍中称这是一个背负着太多仇恨的人。
【南方周末】[/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