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应该向印度学习什么
2010-12-17 上传人:新老年
[size=4] 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总理温jia宝15日在新德里出席中印商务合作峰会说,中印两国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两国人口多达2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两国产业各有特长,印度在软件、金融、医疗等服务业和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方面拥有优势,中国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见长,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中印都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有益做法,也都面临许多相近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两国完全可以在扩大交流和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即使中方并不认同“龙象之争”,但是长期以来中印之间各方面的竞争却是显而易见的,印度的经济发展虽没有中国30年发展迅速,但是近年已经逐步赶上,甚至有超越的极大潜力。都是经济快速增长期,印度的崛起比起中国的崛起平稳实际得多,不仅在国际事务上比中国更具有长远眼光,更在政治制度上有良好的优势,贫富差距也并没有中国如此明显,社会福利条件、人身自由保障方面也比中国要完善得多。因此,中国要学习印度,首先从政治制度开始学起。
中国一向人忽视了印度这样穷困的邻居,因为我们眼睛一直望向西边,朝向海洋,只希望能从欧美发达国家汲取发展的经验教训。一味地往前冲,希望历史的车轮将一切挡路的残蘖碾碎,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就如全球化必然会带来地方主义或者原生态、本地性的对抗,民主化进程也势必会遭遇传统专制社会里文化习俗的阻拌。事实上,为了让现代化真正能在我们国家生根,现在应该是回头来打量我们自身传统,或者参考邻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经验时候了。从文化渊源上说,台湾或者新加坡当然是较好的参照物,但是同为亚洲大国,我们跟印度文化上同样有趋同感——譬如说家族传统、教育传统,从西方国家的身上稍微分神,掉过头来了解亚洲近邻,或许更能洞察我们传统文化或制度哪些元素仍然在发挥作用,至少教会我们不能轻视传统和习惯的力量。也因此,印度的政治现代化,对于我们有了深刻的借鉴作用。
关于印度现代化历程的起点,有些学者认为始于独立前的殖民统治时期,有些学者认为始于独立后的共和国时期。 但不管怎么说,印度现代化进程在独立后得到了全面启动,进入了划时代的新时期。总结印度政治现代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首先,是实行了西方议会民主制。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成人普选制。在选举制度上,印度实行自愿参选基础上的成人普选制,普选构成印度议会民主制的基础。印度实行选民卡制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选民卡制度的国家。印度实行保留选区制,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等社会弱势阶层保留地位。印度自1952年举行首届大选至今,已有50多年的选举经历。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是常规普选历史长、规模大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就选民数量而言,印度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迄止20世纪70年代末,已举行了6届大选,普选制逐渐深入人心。第二,是其联邦共和制。印度实行联邦共和制,联邦制由联邦中央和地方各邦两级权力结构组成。总统是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是总理),他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而不统治国家。邦长既是联邦中央在地方的代表又是各邦的元首,但不是邦政府首脑(邦政府首脑是首席部长),享有广泛的行政、立法和财政权。许多学者认为印度的联邦制实际上是“强中央的联邦制”、“半联邦制”、“带有单一制色彩的联邦制”、“集权主义的联邦制”。第三,是三权分立制。印度实行西方民主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第四,印度是多党并存制。印度是个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政党之多可谓世界之冠。按中央选举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划分,可分为全国性政党、地方性政党和注册性政党。按意识形态划分,可分为民族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教派主义政党、无政府主义政党、生态主义政党、人权主义政党。按阶级属性划分,可分为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政党、工人和农民政党、低种姓政党、贱民政党。按政治地位划分,可分为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按政治倾向划分,可分为左翼激进型政党、中间自由型政党、右翼保守型政党。
其次,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又有别于西方议会民主制,体现出某些东方威权体制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印度所谓“三权分立”在很多情况下是“三权合一”,甚至形成家族式“强人政治”。根据印度宪法,印度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但实际上最高行政首脑总理有很大权力,形成家族式统治的“强人政治”。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印度政权基本控制在尼赫鲁家族手中。特别是英迪拉•甘地统治时期,大权独揽,三权合一,立法和司法对行政的制约形同虚设,民主政治遭到破坏。例外,印度虽是多党政治体制,但国大党长期居主导地位,形成一党独霸的“国大党体制”。由于国大党在其著名领袖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等人的领导下率领印度人民挣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因此印度独立后国大党自然而然成为无可争议的执政党,独霸政坛数十载。国大党基本上包揽了中央政权和邦政权,形成印度政坛上的所谓“一党主导制”、“国大党体制”或“国大党霸权”。印度名义上实行普选制,但实际上是半普选制。 印度虽然有百年以上的宪政发展历史,但由于印度社会贫穷,经济落后,人民文化素质极低,印度穷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参政意识较淡漠,选民自主投票能力差。对于候选人的选择往往基于宗教、种姓方面的考虑,集团投票现象突出,选民往往被教派主义者、地方主义者利用。有些选民出于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投票给他们,投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当大。
从以上对印度政治现代化特征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文明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包容性——既包容现代文明,也包容传统文化。印度积极地吸收世界上的所有先进文化,兼收并包,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印度文化的同一性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尊重与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坚持上。印度传统文化是以印度教为主体的文化,宗教生活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占有中心地位一直是印度文化传统之一。没有印度教的包容性,印度文化的包容力就要大打折扣。印度教的包容性构成了印度文化的包容性的基础,并使印度文化呈现出炫目多姿的特色。而印度教的包容性又根基于印度文化的同一性,即根基于印度人对其文化传统的坚持。因此,印度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与其多样性和同一性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的根源即是印度教的传统。
因此,支撑一个国家的顺利平稳发展,不是经济,更不是什么国际地位这些虚无缥缈的“面子工程”,而是良好的政治制度,有良好的制度必定能够促进健康的市场经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大国之梦也是指日可待。[/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