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2010
2010-10-21 上传人:新老年
[size=4]来源:文汇报
[UPLOAD=jpg]ShowFile.asp?ID=260[/UPLOAD]
诺贝尔奖2010
2010年的诺贝尔奖于10月4日起陆续揭晓。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本版特为您介绍四个奖项,让您一睹为快。
来自铅笔和胶带的物理学奖
10月5日,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获得了物理学奖。6年前,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全世界最薄的材料——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直径的石墨烯。他们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正是用透明胶带和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
一层石墨烯厚度只有0.3纳米,这么薄的材料,强度却异常惊人。假使做出一层像保鲜膜那样厚的石墨烯薄膜,覆盖在茶杯口,要想用一支铅笔去刺穿它,那么铅笔的另一头必须站一头大象。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分离石墨烯的方法非常原始——将石墨粉粘在两层透明胶带间,然后将胶带扯开。由碳构成的石墨,其微观结构是层状的。扯开胶带,石墨粉也会被同时剥开,分别粘在两块胶带上。将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最终就分离出了石墨烯。
石墨烯拥有很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其导热性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高的,而导电性能超过了铜。
由于石墨烯是目前仅存的只由一层原子构成的材料,因此它是研究基本粒子特性的绝佳“试验床”。在石墨烯的诸多特性中,有一个是它的电子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它的这个特性,使得科学家们能更加容易地来研究相对论。而此前,相对论研究往往要借助天价的粒子对撞机,或是通过观测宇宙中的巨大天体。
石墨烯的价值,当然远远不限于理论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极大潜力。
在微电子领域,单层石墨烯进行各种化学和物理处理后,它可以被制成最小的集成电路;目前,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材料,其尺寸已经逐渐走到了极限,要再进一步,开发出更快、更低功耗的超级计算机,石墨烯是很有希望的一个方向。
在光电领域,学界正尝试通过它来制作新型显示设备。
此外,将石墨烯掺杂在塑料、陶瓷等材料中,可以制备出高强度、同时又能导电的新材料,并用于制作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等新能源装备。
今年52岁的海姆和36岁的诺沃肖洛夫都生于俄罗斯,在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之前,两人就以师生关系在荷兰的奈梅亨大学工作。海姆是荷兰籍,而诺沃肖洛夫则是英俄双重国籍。 (张懿)
“试管婴儿之父”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剑桥大学的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罗伯特·爱德华兹就感觉到试管受精将会是治疗不孕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是就开始系统地研究人类受精的过程。
当时,他与许多合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如何安全地取到成熟卵子,不断尝试各种试剂配方使受精卵发育起来。
1978年7月25日,英国剑桥大学的波恩诊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一个名叫路易丝·博朗的女婴。由此,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了“试管婴儿之父”的美誉。授予他诺奖的理由是“他使试管受精技术用于治疗不孕成为可能,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
2007年,长大成人的路易丝·博朗又诞下一名健康男婴,用事实证明了试管受精技术的安全性。如今,全球已有约400万个人类生命,拜试管受精技术所赐,才得以来到人间。
路易丝·博朗的诞生震惊了世界。这个通过试管受精形成的生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巨大的压力来自宗教,人类的繁衍是上帝控制的,怎可由人来操纵?其次来自伦理,提供精子和卵子的、提供子宫代孕的、最终养育孩子的,谁算孩子真正的父母?这可能造就更多隐性的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就在伦理学家为“试管婴儿”争论不休的同时,试管婴儿的技术却在不断成熟、不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我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认为,在这项曾“被口水淹没”的技术捧得诺奖之际,应该进行伦理上的反思。他称:“现在看来,当时一些所谓的伦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社会管理的提升来解决。”他说,比如有些开展辅助生殖的国家将所有试管婴儿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登记,婚姻部门可据此查询准新人的遗传背景。香港立法规定养育父母为真正父母,而代孕母亲具有探视权等。同时,试管婴儿的出现也为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扫除了一些伦理上的障碍。
但同为革命性新技术的“克隆人”,却另当别论。爱德华兹本人,也坚决地反对克隆人。(许琦敏)
南美作家略萨获文学奖
在众多拉美文学研究者看来,74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自从加入西班牙籍、拥有秘鲁和西班牙的双重国籍后,略萨成了一个很难用“国别”来界定的作家。
1936年3月,略萨出生在秘鲁阿雷吉帕,在他出生几个月前,父母已经离婚,母亲回了娘家。在他的童年,父亲是缺席的,担心他自卑,外祖母和母亲一直骗他说“爸爸已经死了”。因为外祖父是外交官,略萨的幼年在玻利维亚度过,直到10岁,全家迁回利马。四年后他被送进军事学校,他在军校的日子不甚快乐,在该毕业的那年他肄业了,而在那之前,16岁的他已经成为当地日报的特约写手。17岁以后,他在大学的文学系里继续着作家梦,同时给几家报社和电台打零工,从广播剧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1958年,毕业后的略萨得到马德里的一笔奖学金,也就是这年秋天,他在马德里市中心一家名叫“小蜗牛”的酒馆里开始写《城市与狗》,“城市”是秘鲁社会,“狗”是军校学员,年轻学生阿尔贝托愤怒于上流社会的败坏,亦为底层的困苦伤心,为了捍卫个人尊严,他躲进文学的世界,以文学筑造堤坝,抵抗“城市”的喧嚣和“狗”的狂吠。这是一部带着强烈自传体色彩同时野心勃勃的作品。这是一本给文学国度带来惊喜的书,因为它,标记了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诺贝尔奖给略萨的授奖辞很简单:奖励他对小说结构的探索和对个体抵抗的关注。如果要概括略萨半个世纪的创作,前半句一语中的。
略萨的写作反抗传统小说的时序和线性结构,他的小说,如一幅被拆散的拼图,从现实经历的情景出发,进入虚构的森林,印象和记忆如碎片,等待被辨认、被拼接。在《城市与狗》中,略萨用了中国套盒的结构,四个主角在“当下”的时空生活,随着叙述主体的不断滑动,牵扯出他们各自的“过去”。 (柳青)
美日三名科学家分享化学奖
从某个角度来说,化学家们就像是裁缝,他们的“布料”是一些常规的化学物质,经过他们之手,有限的“布料”经过设计、裁剪、拼接,变化成千变万化的“服饰”——新材料、新药物、新物质。10月6日公布的化学奖三位得主,正是通过他们创造的“裁剪工具”,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创造新化学物质的能力。
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颁奖声明中称,美国化学家理查德·赫克,以及两位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研发的“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
碳是构筑有机物和生命的基本材料,通过在“碳骨架”上嫁接其他功能性“化学模块”,有机物和生命体方才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特质。化学家,特别是有机化学家们要做的,就是以人工手段,将各种物质分子以碳化合物“裁剪”、“缝合”,创造出自然界所不存在的新物质。
但是要“裁剪”碳并不简单。碳原子非常稳定,它们之间要连接起来,必须要找到一种让碳原子活跃起来的方法。三位获奖化学家,就是利用钯来作为催化剂。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告诉记者,在利用钯等金属催化物之前,要想实现有机化学反应,就像是翻越一座高山,而催化物则是在山脚下打了一条隧道,让新化合物的合成找到了捷径。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化学系教授麻生明告诉记者,钯催化剂的作用,先是相当于一把剪刀,剪断碳化学键,然后再如针线一般,把新的功能性基团“缝制”到剪开的碳骨架上。
在以研究金属催化剂为对象的金属有机化学领域中,人们常常将某个新“剪刀针线”以其发明者的名字命名。此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分别对应着“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赫克的研究发表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两位日本科学家的成果则在70年代末成形,在80年代公开发表。
据说,三位化学奖得主都是中国有机化学界的老朋友。过去几十年来,他们多次访华作学术交流。其中,根岸英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他于1935年生于中国长春,后到日本和美国学习、工作。(张懿) 【本版文章均摘自《文汇报》 冯晓瑜图】[/size] [size=4][font=宋体][size=9pt][img=198,186]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580.jpg[/img] [/size][/font][font=宋体][size=9pt][img=186,173]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621.jpg[/img][/size][/font][/size]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 诺沃肖洛夫 海姆[/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size=4][font=宋体][size=9pt][img=228,189]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360.jpg[/img] [img=205,166]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371.jpg[/img][/size][/font][/size]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 罗伯特·爱德华兹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 [img=217,187]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797.jpg[/img] [img=220,170]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112.jpg[/img][/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 铃木章 根岸英一[/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size][/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size=4][img=216,188]http://www.chnd.net.cn/UploadFiles/20101011154711784.jpg[/img][/size][/size][/font]
[size=4] 理查德·赫克[/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