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江山 > 正文          
         

教育已经死亡,呼唤中国教育由沉沦走向崛起!

2012-09-03     上传人:新老年

[align=center][size=4]教育已经死亡,呼唤中国教育由沉沦走向崛起! [/size][/align]
 [size=4]                                                                                [/size]
 [size=4]                                                                 柯领[/size]
 [size=4]                                                               [/size]
 [size=4]                                                             2012-08-30 [/size]
 [size=4] [/size]
 [size=4]        教育的“沉沦”是全世界教育的共同问题。当今世界教育遗忘了“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优雅”这一伟大的品格,重视科学技术而轻视情感世界与人文艺术所造成的灾难正在渐渐地呈现出来,当代学生们沉湎于互联网与电子游戏,就像是一群浮游动物,在一种寻求刺激的虚幻的世界中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运动、艺术、人文、亲情友情的亲密接触,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与接受有精神深度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共同配合造就了成堆成堆的追星族、嘻哈族、卡通族、草莓族、啃老族,花少女、花美男,成了身体虚弱、心无定力、东飘西飘、精神恍惚的宅男宅女,这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 
  事实上,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是一个风险社会,电子网络与游戏给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据美国临床心理治疗专家介绍,美国因上网与电玩成瘾的中学生占8.7%,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我看来,互联网的价值一半在建设一半在破坏,一半是进步一半是堕落,对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与电子游戏就是新时代的“鸦片”,学生们正在沦落成为“电子儿童”,家庭与学校稍不注意,搞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毁掉孩子一生的前程与幸福。作家三毛曾在《塑料儿童》一文中,说她邀约几个台湾孩子去看海,以领略大海的自然之美,一路上他们都专注于玩自己手中的电子游戏,到了海边不为所动,“这就是海呀,回去吧,晚上6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以管窥豹,这就是这个时代城市孩子生活的普遍宿影。显然,在一个风险社会里,规避风险的一个主要的办法就是要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类社会正在实现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教育要从“养心”开始,要回归天道,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原始,回归农业社会,要倡导“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这种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最好小学生的学习不用电脑与上互联网,上初中以后才开始使用电脑与开设这些课程,“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是错误的和不可靠的,要延缓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与接触电子产品的亲密度。在这个方面,世界性的华德福学校做得较好,在他们的学校里,幼儿与小学生,不看电视,不学电脑,倡导在大自然里学习,重视手工、劳动、体育、艺术、身体韵律、自然观察、多元文化等的学习。在我看来,人类的教育体系要在“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个基础上,要重新开始与重新出发,华德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我们的教育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0-12岁主要是“心”的教育,也就是“躯体—情感意志”为主的教育,以培养“审美的人”为教育目标,通过玩耍、体育、音乐、文学、美术、手工、劳动、公民与社会、数学、科学、野外体验式学习等,培养孩子与学生们“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为人生打好“身体与精神”的基础;12-18岁主要是“脑”的教育,也就是“理性灵魂”为主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与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为教育目标,通过“艺术素养教育、人生哲学教育、科学思维教育、体能意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方面的系统训练,用高贵的人文精神来“唤醒大我”,培养学生们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自我意识”与高屋建瓴的人生世界观以及“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定量化”的科学思维方式;18岁以后进人大学,主要是“手的教育”,也就是“解决问题”为主的教育,以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为教育目标,围绕“人文学科教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这三个层次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们“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并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实施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用“问题教学法”把学生们导入一种学习的状态,通过提问、自学、讨论、学科结构分析与讲解、作业、实验、活动、实践、课题研究、写学术报告等,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人文学科的问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专业技术的问题,自我实现与就业的问题,努力培养大学生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实现“心、脑、手”合一的全面整合,并从内心深处升发出一种走向世界的扩张性与创造性。 
  而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和这一规律正好相反。从1901清朝政府实施“新政”,其中包括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开始,历经一百多年的“教育的西方化、教育的苏俄化、教育的中国化”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以后,中国的教育体系经过“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的共同努力与千辛万苦的奋斗,终于变成了一种“本末倒置”与“拔苗助长”而又“逆水行舟”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从建立一个坐标系来看,好的教育是让人由0向正轴方向走,而中国的教育体系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其出发点是错误的,从一开始就是让人由0向负轴方向走,严重违背了学生“身、心、灵”的成长规律,造成家长、老师与学生们非常的沉重与疲劳,使教师与学生们普遍失去了兴趣、个性与创造性,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出了重大问题。还在用二百年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创建的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主的“知识教育模式”来填鸭式地培养学生,以及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幼儿与小学生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中心进行系统训练,主要接受的是“脑”的教育,而缺少“心”的教育,打下的基础是功利的价值观与残缺的心智,就像是一群小鸟与小鸡主要为眼前的食物所驱动;中学教育受高考绑架,被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各类练习题训练成了知识的奴仆,解书面练习题的能手,缺少“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贵感,失去了个性与创造性;大学还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老师们面面俱到的满堂灌,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培养的是身体虚弱、人格残缺与高分低能的人。 
  显然,在中国,教育已经死亡,教育在重复制造着已失去了教育精神的形式。在这里,我要呼唤中国教育由沉沦走向崛起!如何把弊端降到最小值?在我看来,要走出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政教合一”的中世纪,教育是“情、知、行”合一的结构,要围绕“情感为本,认知为末”这一普遍规律来展开;需要我们重新定义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回到原点,要以“美”为本,努力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文化领域发动一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通过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再造人格——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通过返本开新,搞好教育的顶层设计,实施“以美立国,以法治国”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行动起来,全面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体系及其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从教育根部由内而外地激发出整个社会的浪漫精神与创造性。我主张中国高考只考三科:文学、数学、写作;把学生们从繁重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追求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有机结合,按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以5:5的比例展开,更多地引向课外活动与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发展特长。学习美国“私立大学、州立—市立大学、社区学院”三位一体的高校系统与灵活多样的国家基础教育系统和学校教学系统,以及学习美国大学“三合一”的录取方式,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大学选择的空间,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与自主学习的时间,去充分发展兴趣、个性与创造性,培养“独立生存与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实践”这三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走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道路。高兴的是,从2001年开始的中国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己经朝向好的方向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真是鼓舞人心。这里,我向参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中国教育部、全体专家与教师们——问好!辛苦了,向您们学习,向您们致敬! 
  我已得到一个小学校长的告知,中国的教育部2011年5月21日向全国的中小学发出通知,强调美育的中心地位,推出“2+1”项目,把体育与艺术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显然,中国终于醒悟了,睡狮醒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终于从根部、从幼儿与小学,从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令人鼓舞,值得期待。这是许多人文知识分子与教育专家多年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size]
 [size=4] (2012年8月28日于旧金山)
[/size]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回复内容: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