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改革难,太子推不动
2011-03-14 上传人:新老年
[size=4] 中东民变风起云涌,这几天,全球聚焦利比亚。上周六夜间,安理会全票通过1970号决议,制裁利比亚。决议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停止与利比亚的一切军火交易;利比亚总统穆阿迈尔·卡扎菲及其七子一女被禁止出国;安理会要求国际刑事法庭调查卡扎菲政府针对本国人民的战争罪行。
事情本来不必如此的,如果卡扎菲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推动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卡扎菲1969年9月兵变上台后,就把自己当作是世界革命领袖、至少也是非洲最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还是思想家。当时,卡扎菲搞了三卷绿皮书,里面都是他的语录,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卡扎菲支持世界上一切反西方的组织和运动。世界上反美反西方的国家多了,但通常反在国际惯例之内。喜欢对人自称“你们的上校兄弟”的卡扎菲,其特长是无视国际惯例。利比亚沿地中海北部有一内凹处,地理上称作锡德拉湾(Gulf of Sidra)。卡扎菲无视通航惯例,宣称整个海湾——包括历来被认为是国际水域的部分——都是利比亚领海。美国自建国之日起就是海上国家,最重视海上自由通航的权利,何况地中海为世界海运动脉。卡扎菲的宣称,直接引向与美国的海上冲突。上世纪80年代共和党的里根坐镇白宫,此公敢想敢干,美国海军就不客气了。利比亚的小船当然不是对手,卡扎菲愤而号召全世界革命人民在全球全面攻击美国设施。
1986年4月,西柏林一家夜总会发生爆炸事件,2名美国士兵死亡。中央情报局的监听发现:利比亚政府给驻柏林大使馆发了个贺电,表彰他们立了功。里根立即命令战机轰炸卡扎菲夜宿处。卡扎菲本人逃过一劫,但他的一个养女被炸死。两年后,利比亚特务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炸毁了泛美103航班的客机,270人死亡。从此,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全面进入冰冻期。
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2003年,卡扎菲次子赛义夫劝说其父转轨,与美国改善关系,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赛义夫毕业于伦敦政经学院,英语流利,了解外部世界。在他的建议下,利比亚同意赔偿洛克比空难受害者家庭的损失,解决了这一双边关系的老大难。利比亚也宣布放弃发展核武器。因为卡扎菲长期用手中的石油收入资助全球各类激进组织,利比亚情报机构很了解他们的筹款渠道。美国对付恐怖组织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从经济上“饿死”他们,利比亚转送的情报,来得正是时候。
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最重视的是反恐。不久前出版的小布什回忆录《抉择时刻》中说,最让他晚上睡不着觉的是担心再来一次恐怖袭击。同样,利比亚提供反恐关键情报,布什就不计较其他了。2004年4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历史性地”访问了利比亚,宣布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进入新时期;接着,第二年9月,美国国务卿赖斯也来到的黎波里。至此,卡扎菲在西方算是洗白了。
利比亚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向外国投资开放,中资公司就是从那时开始进入利比亚的。同时,赛义夫在国内也开始改革。他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两份报纸,允许有限度地批评政府。一时间,不像他父亲那样穿贝都因游牧人的袍子,而是穿西装的赛义夫,成了新利比亚的象征;也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颇有“嫁人要嫁赛义夫”的气势。
但是,赛义夫修改法律和释放政治犯的主张,显然在体制内遭受强大阻力。2007年之后,利比亚改革倒退。赛义夫的报纸被关闭。去年,他私下对人说,他已经完全退出政治活动。可是,民变开始后,赛义夫实际上又成了利比亚政府的发言人,面对外国记者,为镇压行动辩护。卡扎菲还授权他起草新宪法——或许太晚了。
历史的经验表明,走向民主的各条道路中,由开明统治者实行“君主立宪”,自愿站到法律的“笼子”里去,是最顺当、动乱最少的。如果赛义夫能够接下卡扎菲的班,推行民主改革,对于利比亚这样一个历史短暂、部落众多的内聚力薄弱的国家,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愿景。只是历史充满偶然性,谁会料到,突尼斯一个小贩的自焚,会在整个中东燃起民愤不息之火?
呜呼,屁民一炬,可怜焦尸;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傅铷 专栏撰稿人[/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