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永远的反对派”致敬
2011-03-08 上传人:新老年
[font=宋体]今年夏天,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font][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o[/font][/size][font=宋体]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了题为《世界秩序勾勒:持续与变化》的演讲。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font][size=10.5pt][/size] [size=3][font=宋体]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英国著名的《展望》杂志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一起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font][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size][font=宋体]名知识分子。日前公布的评选结果显示,乔姆斯基被评为当代最伟大知识分子。这两本杂志这样评价乔姆斯基:“他是高贵的,无法被收买的,我们始终认为,与权力作对是知识分子的天职。”[/font][size=10.5pt][/size][/size]
[size=3][font=宋体] 不过,乔姆斯基之所以在中国受欢迎,其原因或许并不在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卓越的声望,而在于他近[/font][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40[/font][/size][font=宋体]年来不断抨击美国政府及其对外政策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的“左派”立场。他的立场和观点迎合了某些人日渐强烈的反美情绪,这些对西方民主制度不感冒的人们更容易把他视为同道。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如今正因为日渐失去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精神而饱受批评,但对于乔姆斯基的邀请或许并不意味着校方对此有所警醒,而是校方看中了他的反美言论和反美立场。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显然应该是一种方向性错误。[/font][size=10.5pt][/size][/size]
[size=3][font=宋体] 事实上,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应该在于他的身份和姿态[/font][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批评者,他是美国社会的批评者,是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我们应该向这样的“永远的反对派”致敬,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批评精神,学习他对于立场的坚守。我们必须认识到,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当前我们这个社会亟须拥有的资源。[/font][size=10.5pt][/size][/size]
[size=3][font=宋体] 但如今的现实是,同样是批评者,批评美国的人在我们这里受到欢迎,批评现实的人却受到压制和打击,以致最终无法发出声音。普通民众想在网络上提些建议或者表达一下不满,所发帖子马上被删除。“歌德派”畅行无阻,批评者却总是遇到雷区,这就是批评者所面临的困境。[/font][size=10.5pt][/size][/size]
[size=3][font=宋体] 对于批评者能否有一种宽容态度,批评者能否存在,这应该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如果坚持自己的政策和理论一贯正确,不允许别人批评和反驳,这其实是自己内心虚弱的表现。[/font][size=10.5pt][/size][/size]
[size=3][font=宋体] 其实,如果一个人肯付出一生的努力对自己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这正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责之深缘于爱之切,严厉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理解这种浅显的道理,难道是件困难的事情吗?
[font=楷体_GB2312][size=12pt](该文所表述的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炎黄春秋》杂志及炎黄春秋网的观点和立场无关。)[/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size][/font]
[/font][size=10.5pt][/size][/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