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奇迹如何延续?
2009-06-22 上传人:新老年
[size=4]来源:文汇报[/size]
[size=4] 中国完成了前30年经济增长奇迹,后30年面临巨大考验,亟需完成两大结构升级:即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小平同志在1984年说,中国的目标是在20世纪末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当时大家都不相信,但现在我们已超过1000美元。小平同志还说,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30年到50年,中国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前面30年我们每年平均将近两位数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被赞誉为中国奇迹,走到今天,未来的30年,中国奇迹能否延续?
后30年对中国是巨大的考验。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首当其冲,大部分国家都经历过初级消费的增长模式,但到一定阶段消费就停滞了。解决的办法是从消费物质产品变成消费服务,也就是说扩大内需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初级消费,还要进行消费结构的升级。
产业升级更是勿庸置疑。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的企业处在十字路口。耐克鞋在中国制作成本9美元,出口价是10美元,只有1元的利润,在美国却卖40美元;广东中山市的一个小小古镇,注册灯饰厂上千家。低端而重复的小型灯具厂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料,还透支了环境污染的成本。这次金融危机加速了这种低端发展模式的被迫转型。中国现在如何转身?这上千家灯具厂是最好的例证,要么整合成一个大品牌,要么升级做其他产业,而这两者都需要资本的推手。
纵观战后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很多国家都曾有过近30 年的繁荣,但也不约而同地在繁荣后陷入危机并趋于平庸。欧洲各国在上世纪70年代陷入经济滞胀,从此止步不前;日本在高速发展30年后,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陷入衰退;“亚洲四小龙”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至今鲜有作为。
美国经济在战后繁荣30年后也陷入困境,上世纪70年代遭遇石油危机等一系经济和社会问题,但在80年代后却重新恢复了生机,依托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美国实现了战后60年的繁荣,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
从巴西低端鞋业升级自救到美国上世纪70年代产业向高科技华丽转身,历史证明:资本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陡增,产业升级的时间表被大大缩短,在压力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正确做法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危机会带来变革,变革会带来新的发展。30年前中国之所以开始改革开放,正是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迫进行变革,才有了此后30年的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遇到问题,甚至危机,也都是靠不断地深化改革才化解了这些问题和危机。
有关产业升级,我想讲巴西鞋业的启示和美国1970年代的高科技的例子。去年我去巴西访问,巴西央行讲了个故事。以前巴西的皮鞋厂一向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比较优势,但过去几年中巴西币值一直上升,几年下来大多数鞋厂都破产了。在这场出口贸易危机中幸存下来的鞋厂都放弃了生产低端皮鞋,转型与意大利厂商直接竞争高端皮鞋市场。这个例子说明,发展中国家走到这个阶段,企业只有转型和升级才能生存。
美国经济转型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此前高科技产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几乎是零,这之后接近10%,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增长30%。这一阶段,美国出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高经济附加值、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网络和生物制药产业。其中的龙头公司如惠普、英特尔、微软、思科等都在短短30年之内呈现了非常高速的增长。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巨擘,依靠的就是比其他国家都强大且有效的美国资本市场。
以微软为例。1986年微软总资产是200万美元,20年后市值达到了2500亿美元,超过了100多个国家的GDP。微软8000名员工在公司中获得的财富是80亿美元,大致人均100万美元。资本市场制度设计、激励机制、公司治理架构使得普通人加入微软就可实现百万富翁的梦想,这套激励机制使得微软用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而同时期的欧洲又发展得如何?欧盟2007年底的报告中说,欧盟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落后美国28年;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指出,落后的原因在于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滞后于美国。18年资本市场建设,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存在初级阶段的诸多毛病 今年1月,《华尔街日报》曾经这样写道,“中国突然之间具备了与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股票市场”,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只有18年,但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我今年9月去荷兰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看到《福布斯》杂志上有篇文章在评论全球500强十年。文章说最大的输家是美国,美国500强从300多家变成200多家。最大的赢家则是中国,中国500强从零变成了几十个。这些公司都是近年来上市的公司,如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银行等等。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就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跃迁。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或法律体系的各种缺陷会被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有时甚至被放大。因此,我们在认识中国资本市场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要以非常冷静的态度认识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以国际的视野分析比较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并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几年提供了改革和发展的路径图,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资本市场。市场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美国资本市场走了一条市场完全自我演进直至市场崩溃、才找到政府与市场平衡的路。而中国资本市场一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市场化改革仍将是主旋律。
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的高下,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与其掌握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1979年,小平同志启动改革开放,首先将中国的农业产业市场化,包产到户,带动了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发展资本市场,就是将中国的另一个产业市场化,即中国的金融产业。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可想而知。西方经济学家曾说过,中国最大的不解之谜之一,就是这个国家有成千上万的企业需要融资,同时有成千上万的人找不到投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缺乏一个庞大而有效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结语中阐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善中国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这是报告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竞争的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竞争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如果资源配置方式是有效的,效率是高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是其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方式是落后的,效率是低的,就可能会事倍功半。资本市场以市场化方式配置金融资源,从长期来看是一定会胜出的。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一定要看美国金融体系百年演进史的全景。从1913年到1999年美国金融体系有什么变化?1913年美国股市规模和银行存款规模的比例是1:1,1999年,这个比例变成9:1。为什么?因为长期来看金融资源通过资本市场配置,其效率高于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走向资本市场是一种必然趋势。
美国的繁荣史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史;而过去几个世纪中大国的崛起都有一个规律:哪个国家成为全球的资本洼地,这个国家就具备了崛起的先兆。17世纪荷兰掌握了商业文化,18世纪是英国掌握了工业文明,19-20世纪美国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资本市场,21世纪的中国正在迅速成为全球的资本洼地,21世纪的世界,资本市场仍然是最为重要和先进的经济文化之一,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一定要掌握这一先进武器,善用资本市场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这次金融的混乱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混沌中的新秩序,新的世界金融格局会慢慢显现出来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众多对于经济和金融发展模式的争论,但是,就像所有的混沌状态都会逐步寻找到新的秩序一样,新的世界金融格局会慢慢显现出来。这里有4个争论可以来探讨:
第一,投资银行的时代会不会彻底终结?不会。尤其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所以投行不会终结。但投行的模式要修正,原来过于激进和高度杠杆化的运行模式必须受到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手段的制约。全能银行是否从此将独占鳌头?并不尽然。在次贷危机中花旗的损失超过投行,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欧洲金融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崩溃,就足以说明问题。
第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孰优孰劣?观察过去20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直接融资体系对于经济转型和增长的优势推动作用。尽管今天的华尔街因为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而出现了重大问题,但过去20年,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支持美国GDP增长率年均2.9%,超过日本50%,超过德国80%,且培育出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
第三,关于鼓励创新与审慎监管,自由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争论。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经济,也从来没有绝对的政府干预,都要找一个平衡点。对中国来说,过去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市场化改革将仍然是主旋律,尽管改革中要兼顾力度和节奏,但是方向不能变。
第四,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是不是从此一去不复返?世界金融体系是否将重构?我想,这次金融危机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混沌中正在形成新秩序。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促进改革和发展。相信,未来中国金融体系一定会成为世界金融体系新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中国的产业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回到我们的主题,中国经济转型和高科技发展。美国过去30年中走的硅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复制,但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即一个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场所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需要的所有要素我们都有。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孕育着未来创新经济的萌芽。很多软件公司正在快速地成长,如果和资本实现有效结合,完全有希望在十几年之后超过微软;很多新能源公司,在技术指标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果它们走向资本市场,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武装起来,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并购整合,参与国际竞争,也完全有理由在若干年后超过GE。不过,与其复制微软,不如复制纳斯达克。今天复制微软,也许追上时发现已经成了夕阳产业。
今天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愈发感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未来是非常光明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各个角落,正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型企业——如果给它们插上资本的翅膀,十几年后它们中的一些会成为中国的微软和中国的GE,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崛起将成为必然。(2009.06.17.录)[/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