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元素闪耀台湾文化舞台
2009-12-01 上传人:新老年
[align=center][size=5][color=black]大陆元素闪耀台湾文化舞台[/color][/size][/align] [align=center][size=4][color=black]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color][/size][/align] [size=4][color=#000080] 大陆演员在第46届金马奖上称帝封后,再次引发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思索与讨论,岛内某些人仍然将文艺“统独”化,用粗糙的“洗脑”说评价艺术,媒体对此指出:除了“统独”没话说了?[/color][/size]
[size=4] 岁末总是文化艺术活动的旺季,这个岁末,台湾的展演场地跃动着大陆元素。11月27日,第十届大陆图书展在台北开幕,大陆16个省市的70家出版发行单位,展出近3万册图书、近千种期刊,这是1994年首届大陆书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书展;同一天,两岸交流23年来层次最高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也在台北拉开序幕,梅兰芳的戏服、曾经让小泽征尔痛哭跪地的阿炳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原音等亮相台湾;28日,第46届金马奖揭晓,大陆演员李冰冰、黄渤封后称帝,王学圻、余少群拿下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奖,入围的80部影片中,大陆影片占了41席……[/size]
[size=4][b][color=#000080] “我偶遇‘黎侯虎’”[/color][/b][/size]
[size=4] 先听听台湾民众对大陆文化艺术的感受—— [/size] [size=4] 一位网友在博客上留下了观看“非遗”展览的记录:“在意外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台北首展的消息后,我很快赶到‘国父纪念馆’。希望在娱乐之余,能稍稍兼顾点文化。[/size]
[size=4] 在大陆送来展出的众多‘非遗’中,我偶遇山西长治的‘黎侯虎’、‘威风虎’代表团。山西布老虎的确可爱,它的模样深得台湾民众喜爱。上了年纪的阿妈积极地抢购,年轻女生伴着‘好可爱哦’的话语用手机连拍或与老虎合影。”[/size]
[size=4] 一位看完《集结号》的观众网上留言: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虽然看到共产党打国min党感到“怪怪的”,但我们不应着眼于国共内战谁输谁赢,而是从影片中看战争的无情残酷,没有人是赢家……[/size]
[size=4] 对于获本届金马奖的大陆演员,台湾媒体热情介绍,从领奖的表现到从影经历、谈吐个性报道详尽,有文章大赞王学圻、余少群在《梅兰芳》中的表现。称赞余少群把少年梅兰芳演得入木三分,口碑盖过黎明的成年版,尤其舞台上反串模样柔美绝伦,被评直追《霸王别姬》的张国荣。有报道夸李冰冰不靠绯闻拉知名度,“李冰冰入行10多年,影后之路一步一脚印……”也有记者大赞黄渤演活了《斗牛》。[/size]
[size=4][b][color=#000080] 除了“统独”没话说了[/color][/b][/size]
[size=4] 上届金马奖,被视为最成功的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分别输给了《投名状》和《集结号》。但绿营媒体指称,马英九团队让讲国共内战的《集结号》获最佳男主角奖,就是在打压本土电影,是“卖台、媚共”。[/size]
[size=4] 同样的论调,今年又来了!本届金马奖,大陆电影《风声》、《南京!南京!》拿走7个奖项,对此,《自由时报》文章称:“台湾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强势兴起下,越形萎缩”,“引起对大陆片在向台湾人‘洗脑’的疑虑……”[/size]
[size=4] 把弘扬真善美的艺术诬为“洗脑”工具,台湾舆论揶揄说:看部电影就被“洗脑”?绿营对自己的支持者太没自信了吧?[/size]
[size=4] 香港中评社发表评论指出,某些绿媒仿佛除了“统独”就没话说了。大陆演员张涵予去年凭电影《集结号》获得金马影帝,台湾大部分的影评人都认为是实至名归。绿媒将这部电影诬为“政治宣传片”毫无根据,对大陆电影稍有认知的人都知道,该片导演冯小刚一直都是以拍“京味幽默戏”为主。至于绿媒现在打的《风声》和《南京!南京!》两部电影,它们讲述的时代背景,都是日本侵华战争,电影内容也非绿媒说的“政治宣传”。绿媒可能不知道,《风声》中不但有台湾演员苏有朋,导演之一更是台湾的著名导演陈国富。[/size]
[size=4] 评论指出,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南京!南京!》,是依据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约翰·拉贝(John H.D.Rabe)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写下的《拉贝日记》,还原那段两岸中国人的惨痛历史,何来“政治宣传”?这部电影普遍获得国际影评人的认同,并已取得多项国际电影大奖。而“台湾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强势兴起下,越形萎缩”这种论调相当无知,台湾电影这十几年逐渐凋零,因为台湾资源和市场不足,怎么能归咎于大陆电影兴起呢?再者,两岸三地电影业是合作大、竞争少,目前两岸三地的电影工业正走向整合,很多电影都是两岸及港澳电影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很难分你我。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戴立忍、朱延平等日前都表态,欢迎大陆投资电影制作,搞活台湾电影业。[/size]
[size=4] 有业者预期,未来两岸电影可能不再分什么地区,而是以“华人电影”整体概念进军国际,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近年来拿大奖的大多是两岸及香港共同合作的电影,已经印证了这一趋势。[/size]
[size=4] [color=#000080][b]期待“三希帖”重聚首[/b][/color][/size]
[size=4] 除了电影,两岸文化艺术界的其他门类也由交流走向融合。记者在台湾采访期间,感慨台湾的观众太有福了!大陆各省、区、市的最优秀的文物、剧目几乎都到台湾亮相,“秦兵马俑特展”、“永远的孔子大展”、“康雍乾盛代精华展”、“屈原的故乡——楚文化特展”、齐白石作品大展、吴昌硕书画艺术回顾展和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京剧院、北京人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昆剧团、福建闽剧、歌仔戏、南音、高甲戏等相继展演,荟萃岛内。[/size]
[size=4] 每展必看的一位台湾画评人曾对记者说:“这些展演丰富了我对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已经积淀在我的笔下,当我再写文艺评论的时候,自然会和大陆的作品相比较。现在有些台湾画家到大陆去进修,有些不念书也在北京住一个冬天,去感受大陆的文化气氛。”[/size]
[size=4] 同时,大陆为台湾文艺特别是通俗音乐开放了广阔的市场,台湾歌手成为大陆演出市场的主力。云门舞集的舞蹈和赖声川的舞台剧在大陆也是座无虚席。两岸故宫的合作更是令两岸民众期待佳话。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台北故宫在文化教育、文创产品上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在古建筑的保护、文物的维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世界没有哪两个博物院像我们这样关系紧密。”据媒体报道,两岸故宫正筹备联手展出“三希帖”,令分隔海峡的名帖聚首一堂,那又将是两岸民众期待的盛事!(记者 陈晓星)[/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