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如何看待印度严防“中国崛起”的态度?
2009-11-09 上传人:新老年
[align=center][font=黑体][size=5]台湾民众如何看待印度严防“中国崛起”的态度?[/size][/font][/align] [size=4] 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于二○○八年四月出版的国家亚洲研究局政策分析(NBR Analysis)中,专刊分析中国的邻近国家对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反应,本期将介绍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Brahma Chellaney教授剖析印度的态度。
[b] 一、中国战略布局对印度安全的影响[/b]
中国在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印度近邻所发动的“柔性攻势”(charm offensive)外交,已使印度的国家利益受到挑战。由于中国外交过于活跃,也已引起东南亚各国戒心,印度顺势进入东南亚,参与东协及东亚高峰会的运作机制。印度也开始参与在南中国海及太平洋的共同军演,如2007年4月,印、日、美三国首度三边海军联合演习,五个月后,三国又加入新加坡、澳洲模拟在孟加拉国国湾的战局。
中国大动作争取海外油源对印度也造成间接威胁,例如就在中印才刚协议将在海外共同合作开发新油源之际,2006年,中国的中石油公司即和缅甸军政府签订油气协议,而该油气田印度拥有部分股权,此举令印度相当震惊。另外,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分,让中国在争取油源上有极大优势,例如中国与伊朗的各项石油协议。由于伊朗是印度的近邻,这对印度无形中已构成压力。
中国大陆的经济起飞也让中国得以和印度的一些邻国发展更进一步的战略关系,例如:1. 和巴基斯坦合作建造瓜达尔港,是中国在阿拉伯海取得的第一个战略据点,藉由建造从瓜达尔到Dalbandin的铁路,使得中国得以降低马六甲海峡的风险,同时也使印度有芒刺在背的威胁;2. 在缅甸的Irrawaddy走廊建立通往云南的铁路,使得中国势力可以从西南通向孟加拉国国湾;3.中国也正在建造从印度北方边界通往西藏的战略通道;4. 中国的珍珠链战略布局,即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国、缅甸建立港口的计划,将影响到印度南边战略安全。
[b] 二、中印未来五到十年的关系发展
[/b]
中印是在1951年中国拿下西藏后才开始成为邻邦,交往经验并不丰富,虽然1962年中印战争的阴影犹存,但两国目前都以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为重,维持和平的外交环境是当务之急。展望未来,中印仍将维持复杂的关系型态:合作与竞争并存。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国而言,强调和平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主轴,该战略隐含着中国成为强国是不可挡的趋势,各国均需接受并调适接受“中国的崛起”。
中印的战略矛盾和中国一向追求权力平衡战略有关,尽管中国一再宣称无意与任何国家为敌,但中国汲汲于建立军力,并且为防止印度崛起对中国构成威胁,刻意将印度势力限制在喜马拉雅山以南。未来中印将比较可能维持经济伙伴而不会成为真正的盟国,相对的,两国的暗中角力也不太可能演变成正式对立,两国关系将呈现所谓“可管理的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模式。双方互动关系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贸易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印贸易成长十五倍,从23亿美元成长到380亿,其中中国大陆享有贸易顺差107亿,展望未来,两国贸易将持续增长,中国并可望在未来几年成为印度最主要贸易国。虽然两国均宣称贸易发展是以友好的政治关系为基础,但事实并不然,印度对中国提议的自由贸易区提案仍有保留,也对中国对印度的产品倾销及在战略部门的投资表示关切。基于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战略布局,印度政府正式出面阻挡中国的工程公司,参与印度港口的兴建工程。以印度输出原料、向中国进口高附加价值物品的贸易模式也引起印度忧心,例如:2007年前半年印度对中国出口52%为铁矿,因此尽管两国经贸关系增长,但对于两国战略利益冲突却未有纾缓的作用。
(二)领土争议
中印从1962年战争以来,领土争议的阴影一直存在,虽然持续谈判,双方均期盼能发展出一套和解架构,印度主张放弃过去争议,以现状作为最终定案,但中国的立场坚持,近来更主张拥有印度Arunachal Pradesh省全部的主权,并且加强边境巡逻,似乎意味中国并不想维持中印现状,因此印度也维持超过三十万军力驻守边境。
(三)石油与海域的争夺
能源与安全的关系已难分开,未来中印为争夺石油冲突的机会无法排除。中国的银弹攻势,经常和印度在第三国石油竞标上角力,印度国内有人主张在能源方面与中国合作,但印度认为是中国不肯松懈竞争。中印在水资源上也处在竞争关系,中国拥有西藏高原,已居优势,西藏高原的水源是外围国家的重要来源。目前的争议主要在于中国的建坝拦水及更改河道流向的做法。过去中国有南水北送的做法,近来则思考西水东送,引西藏高原的水到缺水地区,但此举势必造成印度、孟加拉国国等下游国的供水稳定失衡。另外,中国过去一向不对印度提供有关上游水量的信息,对于印度洪水的控制也有极不利的影响。2006年11月,两国开始就水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协商。
(四)印度与日美关系发展
中国对于最近兴起的“四边会谈”(澳洲、印度、美国、日本)甚感警惕,似乎代表未来亚洲权力平衡有了新的变化,过去中印日一向是亚洲的战略三角,日印两国相加,势力将大于中国大陆。过去日印一向友好,随着“中国崛起”,日印关系将更趋紧密。
[b]三、“中国崛起”对印度经贸、安全的影响
[/b]
中印国力相当,过去两国一向极关切另一国的国力发展,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对于亚洲的安全势必有决定性影响;印度担心中国将改变亚洲的权力平衡,朝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惟尽管如此,两国冲突亦并非不可避免,两国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攸关亚洲安全与稳定。
一般比较中印崛起,认为两国经济实力相当,但印度的体制似乎较有利于稳定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一般而言不会对民主国家造成冲击,但对威权体制却极有可能形成挑战。中国能否维持内部稳定将攸关中国大陆未来的整体发展。印度的经济发展形态以白领阶级的工作为主,且成长多由私有企业带动,都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另外,中国主要是出口导向,而印度则为进口导向,使得印度的表现不同于亚洲四小龙。
中印的军力发展特质也有极大差异。印度主要是短程飞弹,中国则多为洲际飞弹,综合国力一向是中国所强调的,因此在军费支出方面一向偏高,总支出是印度官方公布的两倍。中国的军事布局有两个面向:一是增强军力,一是努力使亚洲权力平衡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不仅进口精密武器,本身也是武器输出国,印度则基本上是武器进口、维持基本需求为主。
由于中国的威权体制、国家介入型的经济成长、军力持续增长、有支配亚洲的企图。对印度而言,积极缩小与中国的差距是必要的方向,确保印度洋海域的安全对印度的经济与安全均极为重要。有鉴于中国的势力已经伸向印度外围国家,印度除了更积极拉拢外围国家之外,也开始向东南亚发展战略友好关系。从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日本海,构成印度“新丝路”,将成为攸关印度安全的重要防线。[/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