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纪念馆

念驹先生《七十初度》读后

上传人:新老年 发表时间:2013-12-24

念驹先生《七十初度》读后   
                               
                             作者:陈裕新
          全诗七言八句。
   与去年风行的梨花体和今年得奖的羊羔体之类纯粹白开水的精彩作品相比,此诗显然有些老派。
   以唐朝宋之问等创建的严格平仄音律要求省察,此诗又有若干古风的自由。古风也是一种诗体,是当时为区别于新起的格律诗而保留的过去式。
   此诗和拼凑标语口号的老干体比较,则肯定不是儿歌。
   这也不是悲歌。
   这是一个七十岁的儿子写给母亲在天之灵的一封家书。
   第一、      二句:“此日当年母难日,纷飞战火惊初啼”。
   以前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女性生育时,风险极大,因之民间相传“门户添丁时,慈母受难日”,故而子女的生日就是“母难日”。先生自注:“余初降时,母昏厥不省,家人将烧红铁秤砣置醋中以熏鼻,母始苏。谓‘母难’,名实相符”,读之令人心中酸痛,不禁潸然。
   “战火”也是写实。其时正值抗战中期,战况惨烈,哀鸿遍野。置身如此恶劣的环境,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母亲仍然义无反顾地把生命给予孩子。冬夜孩子尿床,母亲则用自己的体温捂干湿冷的被褥,直到天明。
   第三、      四句:“幸奉慈颜惑多解,敢思老归人不齐!”
   “慈”,就是“爱出于心而恩被于物”,就是“养其子而使之长心乎爱之”。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语出《师说》,我等高中语文所学。
   先生自注“青春负笈”,指少年离家外出求学。“老大未归”,指如今事业有成,而父母已去不能面禀。“树欲静而风不止”,曾被引来解释阶级斗争不可避免之类,其实略有误解;这是前人用以铺垫“子欲孝而亲不待”之悲伤的。
   “敢”可作“敢于”解,如“敢叫日月换新天”;也可作“不敢”解,如“敢有歌吟动地哀”。此处当属后者。叶落归根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回到故里,亲人不在了,“人不齐”,极难忍受。
   第五、六句:“风雨频教知冷暖,天伦一赐有妻儿”。
   天下父母之心,都是一样的。尽自己所能,辛勤劳作,为子女提供“身上衣服口中食”,使免受饥寒。孩子大了,谈婚论嫁,又有操不完的心。孩子成家了,白发的父母,还要再带孩子的孩子。
   现在,向天上的父母报一声平安,请二老放心。也只能这样了。
   “风雨频教知冷暖”,语不惊人,而人自惊,或自警。
   先生自注:“妻儿之儿,以古音读同‘倪’,否则韵不协”。先生曾教我等鲁迅“何其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之警句,指出其中“健儿”之“儿”也读古音同“倪”,方与“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叶韵。
   最后两句:“青山依旧心依然,荏苒无言说古稀”。
   《三国演义》卷首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早已脍炙人口。则生命之树常青,也足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
   “荏苒”,指流逝的时光。当年呱呱坠地的婴儿,转眼之间,已经七十初度。一切似乎都发生在无声无息之中。然而,“天何言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言何妨?然则先生自注“蹉跎”,其实有所不确。
   先生在中学教书十八年,前三年全神贯注。中十年动乱无奈。后五年欲罢不能。先生在出版社又十八年,担任翻译和编审,作品累积,可谓之等身。我等获赠译著堆积案头,也可齐眉。外国文学协会主席,毕竟需要功力深厚。
   “古稀”,古人命短,五十岁便长叹年过半百,料理牛眠地块事务,毫不忌讳。大约是杜诗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概括,以及圣人孔子也只得七十 三岁之证明,加上乾隆自称古稀天子之强行沿袭,于是乎似乎有案可据。
   先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记住这首诗,数年后,我等也到七十岁时,可持以拜访先生,从而推敲以后的几个初度,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2010年12月15日)

xiaoyanzi 最后编辑于 2011-5-6 18:05:54

      念驹先生《七十初度》读后   
                               
                             作者:陈裕新
          全诗七言八句。
   与去年风行的梨花体和今年得奖的羊羔体之类纯粹白开水的精彩作品相比,此诗显然有些老派。
   以唐朝宋之问等创建的严格平仄音律要求省察,此诗又有若干古风的自由。古风也是一种诗体,是当时为区别于新起的格律诗而保留的过去式。
   此诗和拼凑标语口号的老干体比较,则肯定不是儿歌。
   这也不是悲歌。
   这是一个七十岁的儿子写给母亲在天之灵的一封家书。
   第一、      二句:“此日当年母难日,纷飞战火惊初啼”。
   以前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女性生育时,风险极大,因之民间相传“门户添丁时,慈母受难日”,故而子女的生日就是“母难日”。先生自注:“余初降时,母昏厥不省,家人将烧红铁秤砣置醋中以熏鼻,母始苏。谓‘母难’,名实相符”,读之令人心中酸痛,不禁潸然。
   “战火”也是写实。其时正值抗战中期,战况惨烈,哀鸿遍野。置身如此恶劣的环境,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母亲仍然义无反顾地把生命给予孩子。冬夜孩子尿床,母亲则用自己的体温捂干湿冷的被褥,直到天明。
   第三、      四句:“幸奉慈颜惑多解,敢思老归人不齐!”
   “慈”,就是“爱出于心而恩被于物”,就是“养其子而使之长心乎爱之”。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语出《师说》,我等高中语文所学。
   先生自注“青春负笈”,指少年离家外出求学。“老大未归”,指如今事业有成,而父母已去不能面禀。“树欲静而风不止”,曾被引来解释阶级斗争不可避免之类,其实略有误解;这是前人用以铺垫“子欲孝而亲不待”之悲伤的。
   “敢”可作“敢于”解,如“敢叫日月换新天”;也可作“不敢”解,如“敢有歌吟动地哀”。此处当属后者。叶落归根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回到故里,亲人不在了,“人不齐”,极难忍受。
   第五、六句:“风雨频教知冷暖,天伦一赐有妻儿”。
   天下父母之心,都是一样的。尽自己所能,辛勤劳作,为子女提供“身上衣服口中食”,使免受饥寒。孩子大了,谈婚论嫁,又有操不完的心。孩子成家了,白发的父母,还要再带孩子的孩子。
   现在,向天上的父母报一声平安,请二老放心。也只能这样了。
   “风雨频教知冷暖”,语不惊人,而人自惊,或自警。
   先生自注:“妻儿之儿,以古音读同‘倪’,否则韵不协”。先生曾教我等鲁迅“何其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之警句,指出其中“健儿”之“儿”也读古音同“倪”,方与“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叶韵。
   最后两句:“青山依旧心依然,荏苒无言说古稀”。
   《三国演义》卷首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早已脍炙人口。则生命之树常青,也足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
   “荏苒”,指流逝的时光。当年呱呱坠地的婴儿,转眼之间,已经七十初度。一切似乎都发生在无声无息之中。然而,“天何言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言何妨?然则先生自注“蹉跎”,其实有所不确。
   先生在中学教书十八年,前三年全神贯注。中十年动乱无奈。后五年欲罢不能。先生在出版社又十八年,担任翻译和编审,作品累积,可谓之等身。我等获赠译著堆积案头,也可齐眉。外国文学协会主席,毕竟需要功力深厚。
   “古稀”,古人命短,五十岁便长叹年过半百,料理牛眠地块事务,毫不忌讳。大约是杜诗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概括,以及圣人孔子也只得七十 三岁之证明,加上乾隆自称古稀天子之强行沿袭,于是乎似乎有案可据。
   先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记住这首诗,数年后,我等也到七十岁时,可持以拜访先生,从而推敲以后的几个初度,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2010年12月15日)

悼念馆

海外华人华侨全球悼念馆

1996年,出版《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 1997年7月,前往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详细]
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详细]
杨向中,河北魏县人,美国康州大学教授,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克隆技术必居前...[详细]
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详细]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回复内容: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