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栏|博客 > 新老年文萃 > 章楚藩 > 正文          

圣彼得堡游记

 

章楚藩

  俄国圣彼得堡地区原是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泽地,沙皇彼得一世为了争夺面向西欧的出海口,1703年在此建彼得堡罗要塞,后扩大为城。1712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此后的两百多年中,它一直是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历史上曾三易其名:圣彼得堡(1703—1914),彼得格勒(1914—1924),列宁格勒(1924-1991)。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全体市民投票表决,又恢复圣彼得堡旧称。现在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尤是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的宫殿和教堂。所以有人说:没有到过圣彼得堡,就没有到过俄罗斯。
     



   


  

  我们圣彼得堡探访了三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彼得青铜骑士像位于涅瓦河南岸,它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象征。这雕像是1782年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耐在这里做出的他一生中最完美的杰作。以武力夺取沙皇宝座的德国女人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证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统的继承人,修建了这个彼得青铜骑士像。铜像的底座是40吨重的一整块花岗石,是在圣彼得堡芬兰湾处找到的,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运到这里。现在大家看到的彼得大帝所骑的马代表俄罗斯,它双脚腾空,好像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马掌下有一条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守旧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圣彼得堡,把落后、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

  《青铜骑士》是普希金在1833年创作的关于圣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的叙事诗。该诗被公认为普希金最成功的叙事诗,并且对俄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像也因为这诗而闻名于世。1834年在彼得青铜骑士像的周围开辟了一个巨型广场,开始时,因为附近有参政院,故命名为参政院广场。1925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在100年前俄罗斯出现的反奴隶制的热血的贵族青年,于1825年组织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把这片广场命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圣彼得堡的夏宫和冬宫。

  夏宫是彼得大帝为自己盖的夏季行宫,始建于1714年,除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外,以宫殿前的镀金雕像和阶梯式瀑布闻名于世。夏宫的正前方是夏园,花园里有树木、林荫道、灌木丛、花圃、人工石洞和150个喷泉与喷柱。夏宫建筑豪华壮丽,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据说当初彼得大帝盖这个夏园就是受凡尔赛宫后花园的启发,并决心要盖得比凡尔赛宫的后花园更漂亮。我曾参观过法国的凡尔赛宫,其后花园确实很漂亮。但与夏宫的这个下花园相比,似乎后者更为开阔壮丽,因为夏宫座落在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夏宫下花园的河道直通芬兰湾,两边开阔地带树木参天、花卉灿烂,再加许多喷泉、喷柱,交相辉映,更觉壮观。

  冬宫位于涅瓦河左岸,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三层建筑,长230米,宽140米,高22米,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建筑的杰出典范。冬宫原是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成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其实,早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登基不久,冬宫便已经成为女皇的私人博物馆。德国贵族出身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特别锺情于欧洲文化艺术,收集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为后来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其他三个是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这里收藏的文物有原始文化遗物,古希腊罗马文物,古代东方文物,欧洲古代文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艺术品。展室里可以看到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堤香、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据导游讲,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若想走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约35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之长。总之,藏品非常精美,特别是绘画和雕塑,并不比卢浮宫或大英博物馆的展品逊色。如以雕塑维纳斯为例,一谈到维纳斯,人们脑际就会浮现出巴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的那尊断臂美女。其实,现存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维纳斯雕塑并不是只有那一座,而且也不一定要断臂才美。我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拍摄到的那一座维纳斯雕塑,不仅四肢俱全,而且披着一层薄纱,我觉得也挺美!

  在游涅瓦河之前,导游带我们去看停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舰长124米,宽16.8米。“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1917年10月24日21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有人考证,说阿芙乐尔发出的是空包弹,打到冬宫的炮弹实际上是彼得保罗要塞发出的。不过这也无关大局,只要发出的是革命的信号也就够了。
 
  在圣彼得堡也和在莫斯科一样,到处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教堂。但其中最漂亮的是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又叫复活教堂。因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此遇刺身亡,所以在此建的教堂命名为滴血教堂。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由于他在位26年的统治期间决心改革落后的农奴制,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实惠,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和指责。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故在其出事地点,于1883年至1907年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

  滴血大教堂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又有所创新,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它那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可说是色彩华丽而不失典雅、宏伟高耸又错落有致,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与古老的俄罗斯风格及附近的古典式建筑物成鲜明对比。我认为它不仅是圣彼得堡,甚至是我在世界各地所见过的最漂亮的教堂。

  在圣彼得堡我还感受了一点“白夜”的氛围风光。由于圣彼得堡处于北纬60度,地近北极圈,夏季昼长夜短,故该市将6月21日这个只有一小时黑夜的日子定为“白昼节”。我们是六月初游圣彼得堡,晚上只能在旅馆里观赏这一白夜景象。我在晚上十一点钟左右从窗口望去,觉得天色真如同白昼;到凌晨三点左右,我又起床望窗口,看到的则如日出东方。我想象如能在午夜出游圣彼得堡,一定能看到种种美丽无比的奇妙景象!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