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栏|博客 > 新老年文萃 > 章世鸿 > 正文          

读法国天主教内战史有感

 

读法国天主教内战史有感


 
  十六世纪的法国,一场大灾难来自天主教内部新旧派的斗争。同样是天主教徒,崇拜同一个上帝,这时候,却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罗马教皇为绝对权威;另一派则来自民间。法国的加尔文起而响应,1536年出版著作大力倡导宗教改革。这样法国就涌现一大批加尔文派新教徒,产生了一个与旧天主教平行的新教会。加尔文派教徒后来被称为“胡格诺派”,参加的不仅有知识分子,还有法国南部的贵族,于是一场天主教内部新老教派的战争在法国爆发了。这场战争持续了30年,刀光剑影遍及全国,其造成破坏之世大,超过英法两国之间的百年战争。


  1572年8月,在巴黎出现了极为恐怖的一幕。一夜之间,在巴黎街头,6000名新教徒全部被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圣巴托罗缪节的恐怖之夜”。

  这场恐怖剧经过情形是这样的: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比较软弱,政权操纵在其母卡特琳太后手中。他们当然都是旧教徒。卡特琳为政治需要将其女儿玛格丽特公主嫁给法兰西境内的纳瓦尔国王亨利。亨利属新教派。婚礼于1572年8月18日举行。这时候,有大批新教徒奔赴巴黎庆贺。8月22日,法国旧教首领吉斯公爵乘机暗杀新教首领克利尼。克利尼受重伤。这件事引起当时云集巴黎的新教徒的愤怒。在这个关键性时刻,太后卡特琳竟采取毒辣手段,威胁查理九世下令血洗聚集在巴黎的全部新教徒。


  时间是1572年8月23日深夜。皇室卫队和旧教徒发动突然袭击,把所有正在旅店或街头酣睡中的新教徒全部杀死。那些惊醒后夺路而逃者也多被迫杀。这一夜,巴黎街头血肉横飞,血流成河,尸首横陈,有6000多人同时丧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法国电影工作者拍了一部名为《玛戈王后》的历史片,极其逼真地再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夜。我最近看了这部影片的光盘,真有些目不忍睹。玛戈王后即玛格丽特公主,由法国当代著名影星伊莎贝尔·可佳妮主演。我觉得看历史片最大的好处是对这一重大事件有了形象化的极为深刻的印象。


  纳瓦尔国王亨利属新教徒,那夜也该被杀,但因其妻玛戈王后的保护,而他也表示放弃新教,皈依旧教,才得以免死。之后,查理九世及其继承者亨利三世相继而亡,最后到1589年恰巧由这位亨利来继承法国王位,那就是著名的亨利四世。他上台后,承认旧教为法国国教,同时宣布全国有信仰新教的自由。这样,新旧天主教的斗争才缓和了下来。


  法国天主教新旧两派到底有些什么矛盾呢?


  从现在来看,他们都信仰上帝、耶稣、圣母玛利亚,不该有什么矛盾。所谓矛盾,表面来看,无非是对《圣经》的教义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许多规章制度上的差别。


  旧天主教的《圣经》是罗马教廷钦定的,他们认为这个版本是正统的,只有这个版本绝对正确,其他版本都是非法的,均在禁读之列。


  新教徒则认为罗马教廷颁布的《圣经》歪曲了原来的《圣经》的内容,因而提出应阅读《圣经》的原文,也就是说,要恢复《圣经》的真面目。加尔文新教更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取消朝圣和斋戒,主张教会独立自治。


  这场斗争的实质说到底无非是承认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新教的要害就是要冲击这种权威,摆脱罗马教廷的约束。因而,这场斗争的实质是反对罗马教皇绝对权力的斗争。


  这种斗争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也发生过类似的巨大悲剧,那就是苏联党内自称列宁主义权威的斯大林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尖锐性可以说超过十七世纪法国新旧天主教派的斗争。


  历史是一面可怕的镜子。十七世纪法国天主教内部的斗争与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党内斗争竟会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确实令人十分吃惊:

  一、这种斗争同样极为残酷,杀人之多,斯大林甚至超过十七世纪的旧天主教首领。据俄罗斯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让历史审判》一书中揭示:1936—1939年苏联受到政治迫害的政治犯不少于四五百万人。1934年基洛夫被人暗杀。斯大林乘机铲除基洛夫手下许多干部,包括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和市委书记,100多人被杀。这一年参加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1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捕。选出的中央委员139人中98人被处决和逮捕。那时候,可以想见,莫斯科有多少个恐怖之夜!


  二、争论同样集中在对经典文件的理解上。当年天主教内战是对《圣经》理解上不一样,一方说他们的理解百分之百正确;另一方则说对方不符合《圣经》原作,要求恢复《圣经》的真面目。而二十世纪苏联的党内两派争的是谁是真正的列宁主义者。斯大林把自己看作罗马教皇。教皇的每句话代表上帝。斯大林写的著作百分之百符合列宁主义。谁反对他就是反对列宁。他就是活着的列宁。各国共产党也得接受斯大林的领导,把他的指示看作最高指示。有谁反对他,那就作为异教徒处置。1938年他解散波尊共产党。波兰共产党多名领导人被处决。1927年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现在查明完全是执行斯大林指示的结果。但斯大林却把错误推给中国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后来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也受到斯大林的打击,称他为“托匪”。苏联党内反对派则认为,斯大林所作所为不符合列宁主义,要求恢复列宁主义的真面目。他们也反对偶像崇拜,反对斯大林的独裁。


  三、争论的实质同样是权力斗争。罗马教皇要捍卫他的绝对统治权,而新教徒则要打破这种垄断。这样,教义斗争最终演变为政治权力斗争。在苏联两派斗争也是从理论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权力斗争。双方都把对方看作异端、仇敌,誓不两立,最终则同样以肉体消灭为手段,所有反对派几乎被斯大林全部杀尽。


  历史经常重演,而每次重演,未必都只是重复,有时是在空前规模上重演。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300年过去了。人类总体上说是在进步,但局部的倒退,甚至严重的倒退,依然存在,而且似乎达到新的更加可怕的程度,表面上则打着革命的旗号。这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希望这类可怕的重复不再出现。为此,就必须有勇气认真总结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