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栏|博客 > 新老年文萃 > 童芍素 > 正文          

把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把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高等院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身,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是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献身科学的殿堂,是接受高层次国民教育的年轻人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引擎,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的敏感区、晴雨表。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和显著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大学生。而青年学生最敏锐、最集中、最迅速地反应和折射出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纪之交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趋势,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以及高等教育出现了强化素质教育的趋势、大众化趋势、国际化趋势和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趋势,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悄然发生着从末有过的迅速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以下十个新的趋势和特点,才能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而高校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趋势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大学生主体意识骤然增强,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思想特点: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讲求实效,更加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然而同时,在校大学生极其缺乏社会阅历,我们的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校和社会所能提供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太少。我们对毕业生的一项调查表明,认为大学期间学校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较多的占4.1%,一般的占30.85%,不够的占44.52%,很不够的占21.36%;认为大学期间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多的只有3.33%,一般的占25.8t%,不够的占46.88%,很不够的占22.64%。而思想教育的规律表明,学生们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才能将理论认识深化,并内化为世界观和全面素质。近些年来,学生们对各种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表明,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是统一的教育目标和分层次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分层次要求。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势明显,学生分层次更加是客观存在着。因此,只有分层次作出要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落到实处。必须把长期存在的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的要求太原则、太统一、层次不明确,转变为对学生的要求具体些、层次明确些。比如,对学生党员要求必须达到无产阶级先锋分子层次,而对其它层次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逐步引导提高。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群体学生的区别,比如女学生区别于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以及在社会化教育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态和帮助弓I导;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弓l导。必须坚持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


  三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教学、参与科研、参与学校管理和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参与中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自己的社会价值以及自己的社会责任,由此激发学生完善自我、服务人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对教师主导的水平则要求更高更新,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更加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安排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对教师的评价,乃至学校全部工作的评价,并善于以此来改进调整我们的工作。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须。


  四是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相结合,戛蛰婆重服务学生。学生的思想问题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属于是非不清楚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靠思想理论教育,晓之以理;第二类是属于是非清楚,只是行为养成问题,主要靠管理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第三类是属于由具体实际问题引起的思想情绪问题,主要靠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即服务学生。三类思想问题虽然往往不能截然分开,但解决问题方式却是明确的分为教育、管理和服务,所以三者必须结合。同时,由于改革深化,加上学生更加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倾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日常的大量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必须更加注重服务。


  五是“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注重两者并重。“成才”教育是指成为专门人才的教育,“成人”教育是指成为健全人格、金面素质良好的现代公民教育,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按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同教育阶段重点应有所不同,中小学阶段适宜“成人”教育为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全面素质的良好基础,而且大量的是养成教育;大学阶段应该以“成才”教育为主,即在“成人”教育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由于对成才的片面理解,往往过早的在中小学阶段,甚至学刚l/-教育阶段,就开始了“成才”教育,忽视了“成人”教育。因此,目前大学尤其必须两者并重。


  六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结合,注重“四育”相辅相成。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现在由德育、智育和美育分别在实施,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展是要“四育”综合起作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起到导向、保证、激励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整体教育效果,克服“四育”割裂、“四张皮”、方向不一、作用抵消的倾向和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从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过程中,借用和发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能产生积极作用的资源。


  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依靠社会教育无所不在的作用。在高等教育迅速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趋势推动下,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以各种方式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加速社会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因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明显增强。特别是现代媒体已经从报纸、广播、电视发展到互联网四大类型,大学生思想行为受媒体影响比我们估计的要大得多。必须把学校范围内的“小德育”转变为社会范围的“大德育”。怎样主动的发挥各种社会教育渠道的作用,特别是现代媒体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做研究和探索。


  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相结合,注重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必须克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段割裂,违背青少年思想品德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因而事倍功半的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批评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小学共产主义教育,中学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行为规范教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是连续的,道德品质、恩想观念、政治理论等素质要素各有培养和发展的最佳年龄段。所以要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不同教育段的分工和衔接。


  九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和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家化建设相结合,注重规律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创建为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在理论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都有扎实的进展。学科建设的进程为系统地、科学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高校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明确了专家化的努力方向,这两者的结合是合乎规律的必然趋势。


  十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至今仍然保持着生命力,渗透着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办量。这要继承和弘扬。同时,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时,更需要开拓创新,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特色和传统。这里包含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当前,特别要在转变思想观念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广泛性方面作出富有成效的探索。


  这十个新趋势,包含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内容要求、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深刻改革。顺应趋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声有色,切实有效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