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三所大学
——感悟治校之道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
(中国浙江大学童芍素310027杭州)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初秋在北京举行“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将预示着十一世纪妇女的新飞跃。妇女的解放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妇女的自觉程度,而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基本人权,教育平等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先决条件,教育还是开发人的潜质、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启发自觉、唤醒妇女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妇女解放一开始就伴随着妇女教育,妇女的发展也就一直伴随着妇女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最高层次,是整个教育的龙头,带动着整个教育的发展。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妇女对高等教育的参与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妇女解放和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大学中的女学生、女教师、女校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中间有多少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中酸甜苦辣的故事。特别是大学女校长,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今天,由她们把持论坛,来纵论女性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女校长的治校之道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将预示着新世纪妇女的新飞跃。
我有幸先后在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担任校党委副书记、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使我拥有了在这三所历史悠久、特点各异、不同类型的中国知名大学从事领导工作的经历和体验,这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此间十几年,恰逢中国社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变化最深刻、发展最迅速的年代,使我有可能从众多的变化中感受和实践治校之道、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从事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今天有机会和同行们分享人生的财富,也是一种幸福。
杭州大学是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以浙江大学的文学院、师范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和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建立的,因而其前身最早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在我离开杭州大学的九十年代初,这所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万人规模,文、理、商、法、工、管学科比较齐全、体系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大学。在省属综合性大学里,其学科基础、综合实力、总体水平、办学效益享有很好的声誉。杭州大学的校风、学风和管理的风格,具有比较典型的文理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当年我走上杭州大学校级领导岗位的时候,是浙江省最年轻的校级领导。那里也是我最早积累领导经验,感悟治学之道的地方。
浙江农业大学溯源于1910年创建的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其后几经变革,1929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单独建立并发展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历史上是以农立的地方,得益于素称发达的浙江农业,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到九十代浙江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规模较大的多学科农业大学,其综合实力和学科水平在国内农业院校中享有很好的声誉。我在那里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几年,与其说我为浙江农业大学在历史上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贡献,不如说浙江农业大学所特有的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熏陶了我,教师们爱校胜家的精神和献身农业与农业科学的精神激发了我的智慧和才干。在那里我积累了领导一所高水平农业大学发展的经验,全面的感悟了治校之道。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我国最早自主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学校几经变迁,艰苦创业,到1984年已经发展成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学院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此间,著名地理与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祯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率领全校师生“文军长征”至贵州办学7年,倡导“求实”校风,诚聘杰出教授,鼓励学术研究,以其卓越的见识和崇高的人格凝聚了全校师生,发展了学校的事业。竺可桢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成了以后浙江大学宝贵的财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一分为4,其中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进入后来的杭州大学,农学院成为农业大学,医学院成为浙江医科大学,工学院则保留了浙江大学的名称。而浙江大学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的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理工大学,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办学实力、扎实的学科基础在教育部的重点院校中享有很好的声誉。1952年到1998年的46年中,同根同源的4所大学由于秉承了老浙江大学的求实精神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各自大学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每一所大学的规模都已经大大地超过了46年前的老浙江大学,都处于同类大学的前列。但是,每一位老浙大人都深深地怀念着老浙江大学,怀念其学科门类之综合和学术氛围之浓厚,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对学术研究的深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老浙大人怀有一个愿望,希望这四所大学有一天能重新回归为一所浙江大学。1998年的9月15日,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终于重新组合成新的浙江大学。这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办学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的四校合并是国家实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承担着探索“强强合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我随着四校合并而进入了浙江大学的校领导班子。在这个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有幸体会着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应该怎样的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应该具有怎样的办学理念,应该构建怎样的管理模式。我强烈地感受到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对社会对时代所承担的神圣的责任。作为浙江大学历史上、也是现实校级领导成员中唯一的女性,我也感受到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一种性别压力。在这种压力中我感悟着实践着治校之道,积累着领导经验。
感谢三所学校共事的同仁,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使我能胜任工作;感谢三所学校的师生员工,他门的信任和支持使我能克服困难,他门的聪明智慧激发了我的领导才能。即使他们中有一些潜意识的挑剔,也给了我严格磨砺的机会,给了我臻与完善的压力,给了我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可能。非常有幸的是,我还得到了三所学校老前辈的厚爱,他们以教育家的理想、胸怀和见识对我耳提面命,他们帮助我提高的不仅仅是见识和才能,而且是境界和人格,他们让我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教育家的崇高之处。
实践是真理的沃土。三时所大学的治校实践使我感悟了当今中国大学的治校之道,尤其是女领导的治校之道。
简而言之,大学的治校之道在于,以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利益调动全校师生的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遵循大学的办学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这所大学的办学目标。这个基本的道理并不会因为大学管理者的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大学的女领导人在理解、把握和实践大学的治校之道时,会有意无意受到女性特质的影响,或者说,如果女校长善于感悟女性优势和大学领导者所需要的素养的接合点,同时,超越女性的某些弱点与局限,从而不断地发掘自然和历史赋予女校长的潜能,那么,就可以在大学领导者的舞台上充分买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以女性对环境的敏感和关注,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中国大学的特点,包括其共性和每一所大学的个性。这也就是了解你的领导环境,你的工作从实际出发的最大的实际。现时中国大学有以下几个特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于一身,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弓l掣;是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毕生献身科学的殿堂,他们与学校荣辱与共,爱校如家、爱校胜家;是接受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他们为提升自己的品学而来,在这里进行着最广泛最平等的交流,他们最迅速最敏感最集中的折射社会热点和时代变迁,他们是社会变化的温度计;大学是各种信息、特别是科技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因此,永远是最开放的地方;大学是民主气氛最浓厚的地方,是群众监督最直接最严历的、透明度最大的领导环境。大学的核心是学术与人才,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这些共性是以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比如说,在文理综合性大学,农科大学与完全综合性大学,这些特点表现的方式和程度均有所不同。对于这些个特点把握得越深入,你的领导工作的针对性就越强。
第二,以女性“重情忘我”的心理特质去感悟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的真谛,一直有一种见地,认为教育是母性的延伸,因此教育工作也是女性最适合的一个职业,我认为这种见解的有价值之处,在于揭示了教育这项事业需要人们母亲般的无私奉献。教育本质上是无保留地给予,一般而言,只有伟大的母亲才能如此无私的给与她的子女,而对每一个受教育的人来说,学校就像这样伟大的母亲。因此人们把自己的学校称之为“母校”。女领导者往往会以一种母亲的天性去感悟教育的真谛--爱,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女领导者往往善于以“重情忘我的女性心理特征,自然地将教育的真谛转化为自己的领导理念,从而发自内心的为师生员工服务。爱师如父,爱生如子,爱同事如兄.妹。女领导往往用一种充满爱心的人格表率在师生员工中产生一种凝聚力,以一种为师生员工长远考虑的周到细致呼唤起他们对学校的奉献。
第三,以女性的直觉感悟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的直觉是一种非常综合的思想方法,它来源于对实践经验的丰富感受和灵活的哲学思维。实践证明,女领导者往往能把这种女性的直觉运用得非常精彩,特别是在感悟即将到来的趋势方面。高等教育是一种超前的事业,特别需要超前意识,而领导者尤其需要更敏感把握趋势,从而实施“领而导之”的职责。我们感悟到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了以下6方面的趋势: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养成和发展的“素质教百趋势;“以学生为中心”的趋势;创造网络文化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观念的“信息化”趋势;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大学以更快的速度和从更宽的范围“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趋势。
第四,以女性丰富的个性致力于一所大学的特色的形成。在一个多样化的丰富的世界里,一所大学倘若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而女领导者丰富的个性是有利于一所大学的特色的形成的。当然,学校的特色首先要考虑学校的定位,而学校的定位不仅仅要要考虑到学校的历史、现有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学校所处的社区或者地域的特点,还要考虑学校的类型。在现阶段中国,以一所大学所拥有的学科的覆盖面来分类,有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以一所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的强度、综合实力和所承担的任务来分类,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以一所大学的学生来源和服务面向来分类,有全国性大学、地方性大学。
第五,以女性的认真细腻的态度致力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制度化。一个称职的现代大学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时善于将它们制度化而付诸实践。而女性的认真和细腻的态度显然是有益于这项现代大学的基础性建设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指导其成员接受学习经历的正式的制度性设置,大学是这个正式设置的最高层次,因此,社会方方面面会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的发展,大学内部的各种群体的关系也会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的发展。因此,现代的大学领导者必须致力于大学制度的建设,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通过制度化而付诸实践,同时,把大学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作用和关系通过制度建设而规范化,把大学内部的各种群体的关系也通过制度建设而规范化。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程度,反映了大学领导者管理学校的理性程度和效率。比如说,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才能付诸实践。
第六,以女性的理想主义不断超越自我,清醒而有作为。敬业的女领导者往往有二个女性的弱点:追求完美主义,对工作要求过高,势必对下属过于挑剔,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事必躬亲,管得过于具体过于细致,无意中压制了别人的才干,自己又干得很累。因此,女领导要经常提醒自己,有针对性地克服女性领导的弱点,比如,工作要求应结合实际,工作目标要一步一步实现,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给别人更多的展现才华的机会,等等。一个清醒而有作为的大学领导者,应该具有6个度。一是高度,思想境畀要高,工作起点要高,有理想的人才能办高等教育。二是厚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厚实,待人接物要厚道;三是宽度,眼界宽、心胸宽、有包容性,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活动范围要宽;四是深度,对人对事的理解要深刻,见识要深刻,工作作风要深入;五是力度,敢说真话最有力量,能干实事最有力度;六是强度,做人做事要讲究原则,身正为范,胜已者强。一个高校的女领导尤其要生活得真实,对祖国对事业对人民要有真情实感,对工作要有真知卓见,做人做事靠真才实学。这样,你就会拥有一种充实而舒展的生存状态。
大学的女领导还应该有一种对妇女事业的特殊责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能在大学工作的女学者人数很少,能够出任大学领导者的女学者更加少,因此,她们就更加引人注目,有更大的社会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她们应该为同胞姐妹的发展倾注浓厚的人文关怀,对妇女事业承担特殊的责任。我体会,大学女领导应该具有性别觉悟,包括对性别问题的敏感、对妇女生存和发展状态的了解、对性别研究理论的了解和女性群体意识一一对女性群体的责任感。13年前,我在杭州大学担任校领导,和学校里一些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女教师创建了杭州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兴趣,而是出于对妇女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出于对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的理性关注,出于女学者们的人生体验、人生感悟和人文情怀,我们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妇女的解放和发展尽到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原来不能放弃的学科专业,妇女研究似乎成了我们的第二职业,没有报酬的职业。这些年来,我们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女性研究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先后承担了二十几个妇女研究方面的课题,其中有9个是国际合作课题,先后发表了120多篇妇女研究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力所能及的承担了有关的社会服务,比如,承担各类妇女培训班的主讲、参与大众传媒的妇女类节目的制作、参与对妇女的咨询服务;借助学校的背景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虽然到现在为止,妇女研究还没有获得严格的规范的学科地位,但是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妇女的新的历史性的飞跃必将成为妇女研究学科建设最强大的动力,而大学的女领导者应该推进这项事业。这应该是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生动的内容。因为妇女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